第17章
吃完了,他又塞一块,她便又吃一块。
连着吃了几块,一片长长的东西被递过来,清商接过咬了一口,口感g涩。她松口,低头看向手中,薄薄似雪的一片,烙了桂花漆印——是一封家书。
三两下拆了,自里吐出两张纸,一为爹娘合写的书信。两样字迹交错,像是书里Ai诉相思的长短句。
爹写,清商吾儿,一别如雨,百念成山,衡门之下,可有儿栖迟之地?娘则写,天乍寒,添衣否?风俗异,加餐否?爹再写,愿儿与夫郎燕燕于飞,齐眉相守。娘写,夫郎若有他心,摧烧之,莫回头。爹又写,细水长流。娘写,你爹没用。及至末了,爹匆忙添下一行蝇头小字,笔锋转了钝,却认出是——平生我亦轻吾儿,晚岁休复念此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白纸叠两叠,每一叠都万分细致,一点Sh意落在折线上,很快便洇透。清商用袖子擦擦眼泪,又抖开另一张,是娘亲手写的重yAn糕方子,琐琐屑屑,恨不能倾尽所知。
清商将两张纸翻来覆去看了又看,擦g眼泪便开始笑,扬起唇角,扭头看了卫璋一会儿,飞快地在他脸上亲了一下。
这一下来得猝不及防。
卫璋垂着眼,思绪慢慢转回,待想起该说什么时,肩上慢慢靠来一个毛茸茸的脑袋,隔着衣裳,也能觉出一片柔软。
清商将头靠在他肩上,抱着那两张纸数了会星星,数到八十几颗时困意袭来,将两眼一闭,竟就此睡去了。
檐下粉墙一片,拂了半壁花影。
卫璋静坐许久,忽然问道:“王公子是谁?”
——你也这样,亲过他吗?
没人作声。
白袖上又落一片海棠,小小粉粉的花,跌下来都没有声音,可落在衣上久了,要拂去,已然不舍。
他想起幼时在此间偶得一卷,残破不堪,最甚者仅存五字,却记得清晰,是——吾愿老于斯。这样的话,他从前不喜,因为听起来很像父亲与妾的私语,但是这夜,忽然又愿意再品一品这五字。
一天风露,数点秋星。
吾愿老于斯。
调笑令
窗外第三回烈烈轰轰奔过去一群人时,卫璋自书案前抬起了头。
窗明,辟一方天光以照纸笔,不莳花草,仅一棵银杏作荫,向来是府里最清净的地儿。且下人们知道此处是世子书房,平日也都不从这儿过,听风听雨便罢,向来是听不到人声的。
然而今天一日之内,便路过了三拨人。
第一拨端着锅碗瓢盆,打南边来,逃也似的往北边去,前前后后嚷着,“厨房这火势不小,都跑快些,把能捎带上的东西都给带上吧!”
第二拨从北边来,提了水桶,步子急如雨点,大喊着“快救火”,一迳往南边奔去了。
到这儿,是第三拨。仿佛旧戏重演,由南到北,敲锣打鼓一般,啷当响了过去。
卫璋将写了一半的字搁下,看了会儿外边,站起身整顿衣衫,离了书房,往小厨房去了——出门一望,南边一GU浓烟直上,熏黑了一角天。
火到底算是灭了。
清商坐在门槛上,掏出帕子擦了擦汗,擦下来一片黑灰,叹了口气,将帕子一丢,又叹口气。
娘的方子无微不至,且府里米粉、枣栗一应俱全,至于菊花——她昨日偷偷从瞻园摘了些卫璋他爹的回来,也算够用。分明万事俱备,谁知东风一起,烧了两回厨房。
采薇急匆匆地提着裙子赶来,见清商灰头土脸坐在门边,忙将人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受伤,这才松了口气。她在一旁蹲下,无奈道:“小夫人,您怎么不等奴婢回来呢?这起火可不是小事,要是伤着哪儿可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