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坚固的一道防线。”
第35章
叽叽叽,嘶嘶嘶
计划早在宋观清脑中有了雏形,
井然有序安排人员任务,规划好每一组小队带领百姓撤离的路线,并书信去周边县城询问情况。
当年为了安置山上村落内的百姓,
在清河县与其他县交接的对方建了不少临时庇护所,每年宋观清会东拼西凑出经费维护,
所以疏散的百姓能直接前往安全地带暂避危险。
因清河县有宋观清时刻警醒和督促着府衙上下官员,所以在每年的梅雨季节观察和测量无人怠慢,才能在短短半月就如此迅速的对比出与往年降雨量的不同。
以柳双为首带着人员冒雨挨家挨户的说明情况,
让她们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撤离,而传递测量数据的衙役则带了口信给河坝处盯着的鱼琦以及戎卿云,命令她们快速整合周边山村的百姓下山。
所有人员调动脚步不停,
心系百姓的状态下根本无法顾忌冷雨打在脸上痛不痛,湿透的衣裳冷不冷,
奋力地劝说和安抚着紧张害怕的人群,叮嘱着她们将家中值钱的东西一并带走。
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财产就那么些,失了比让她们死还难受,躲过天灾却没能躲过现实的事,
绝不能再发生。
而宋观清坐镇府衙接收时刻会传递来的消息,第一时间给出抉择或处理方法,
灯油枯了又添,
浓茶熬的苦涩提神,
突突直跳的神经绷紧,
任何风吹草动可能都是灾难前的预告。
当天夜半时分清河县的府衙书房内依旧亮着光,重击屋檐的雨水喧噪的扰人心烦。
一封封信从四面八方抵达,
浑身湿透的信使踩的水坑飞溅,
不敢怠慢一刻送到宋县令手中。
嗅了冷风的上官朝歌捂着心口咳了两声,步履不停将信件递给伏案思所的宋观清。陪着干熬了一天状态明显萎靡了不少,
却依旧坚持着呆在府衙听前方传来的消息。
“大人,信里怎么说?”上官朝歌担忧道。
宋观清一目十行,眉头越拧越深,拆开最后一封信猛地拍了桌子,“不止是清河县,周边县都在下暴雨,根据李大人的消息,是最起码波及十个县的大范围降雨。”
上官朝歌心惊便止不住咳嗽,宋观清替她顺气倒水才堪堪缓了过来,反手抓住了宋观清手腕担忧问道,“往年因为清河县地势容易乌云堆积降下连绵细雨,还从未听说过有如此大规模的暴雨记载,难不成已经不止是县内要注意的问题了?”
“我曾在古书中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大面积的持续降雨,不仅造成了土壤流失,还淹死了不少生灵,场面只会比五年前更加惨烈。”
说话间宋观清已经缓和焦躁的情绪,“得尽快撤离到安全的地方,现在的进度还是太慢了。”
“鱼琦那边说不少山上的百姓是分散开住,并不是聚在村子里,恐怕要找起来会很浪费时间。”上官朝歌说。
山上有聚在一起的村庄,就有零零散散分散开的,有些甚至隐藏在林子深处,大好晴天想要找到都得费不少力气,更不用说连绵雨天后的山路有多难走和无法辨别方向。
“先把能撤离的人尽快撤离,再根据登记的户口调查还差多少人,进行精准搜索。”宋观清起身,袖子沾到了砚台的墨汁,在宣纸上拉下一条笔直的线,“这事恐怕得麻烦师娘了。”
上官朝歌笑了,打趣道,“我还以为你瞧不上我这个病秧子,才不给我派任务呢。”
撤离行动顺利进行,最先一批撤离的百姓已经在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