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李砚堂,两岁的年龄差使他格外怜爱这个邻家弟弟,同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一样,动不动他便往人身上腻,还可以毫不费力的把人抱起来。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当李砚堂从暗室里把那个箱子拖出来,陆鸿昌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童年的时候的“百宝箱”。四十几岁人还留着这个箱子,怎样都有些好笑,但他早已知道里面的东西,因此见着了便很紧张很兴奋,心跳得好像第一次上台领奖的小学生。
两个人坐在掉漆的老式写字台边一件一件翻看那些旧物,李砚堂仍有些羞怯,但自己也控制不住要笑起来。
里面有一些进口糖果的糖纸,糖果是陆鸿昌用来哄李砚堂的利器;还有一张红墨打印的肯德基老头像,是从三十年前的全家桶上剪下来的。
李砚堂说:“我记得那时候你还买圣代给我吃,酱,洒满花生碎,上面还有一块罐头菠萝,好吃极了。”他说着,闭上眼睛咂咂嘴,好像还有回味。
陆鸿昌笑了起来,那时他常常叫他外公的勤务兵去帮他买这洋快餐,买到了便殷勤的拿去给李砚堂吃,把李砚堂收服得死心塌地。
箱子里还有一些剪报,有一张特意用透明胶带严严实实帖得像照片一样硬实,时间是1991年11月6日,标题是全国数学大赛区域得奖选手名单。两个人的名字上下排列着,李砚堂还在陆鸿昌前面。
陆鸿昌对此毫无印象,他找到了一张小学毕业前两个人的合影,校服穿得吊儿郎当,却勾肩搭背笑得分外灿烂。
他珍惜的看了又看,恳求道:“这张送给我。”
“老照片容易返潮。”李砚堂大方的递了过去。
“我拿去覆膜。”陆鸿昌小心翼翼把照片夹进钱包,继续在箱子里找宝贝。
果真如李举一所说,箱子里几乎全部都是同他相关的东西。考卷、文具、球衣……如果谁捡到这箱子,大约会搞错真正的主人。
李砚堂拿起了一本1996年3月刊的《少年文艺》,翻到了其中一页,掉出许多上课时传的小纸条。陆鸿昌一张一张拿起来看,却拼接不完整的事情经过,想问,抬头见李砚堂捧着杂质看得出神。杂质那一页刊登了韩国作家黄顺元的《骤雨》,讲的是一段忧伤的少年人隐秘的爱情故事,女孩到最后病逝,下葬时要求穿着沾染了男孩气息的衣服。
那个时候的他们应该正在备考。高考在即,陆家考虑送陆鸿昌出国,前程诸多可能的陆鸿昌意气风发,早已无心关注同他日渐疏远的李砚堂。这段无疾而终的暗恋带给李砚堂太多苦涩,除了埋头读书,他不知道该怎样排解这巨大的痛苦。
过去这么多年了,往事已逝,他却仍然叫这书里的故事感动得红了眼眶。
陆鸿昌有些慌,连忙放下东西把他搂进怀里:“怎么了这是?”
李砚堂问:“没有举一,我们会在一起吗?”
陆鸿昌笃定的说:“会!”
李砚堂不作声了。
陆鸿昌心里何尝不是有失而复得的惊险感受。他有感激有庆幸,也丝毫不埋怨爱人的怯弱与逃避,元贝便是他自己愚蠢,白白使彼此错过这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