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冷冷的弯月嵌在夜幕之上,像一只冷眼旁观的眸子。
“看来你还是不甘心。”程燕回晃了晃酒杯,目光穿透屏幕,带着一丝讽刺的玩味,“你以为你们的问题是江津屿的控制欲,还是我的算计?”
他轻笑一声,字字锋利:“不,是你们从来都不信任彼此。”
苏却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从反驳。
程燕回看着她,像是意料之中,又像是无趣地丢开一颗早就胜券在握的棋子,淡淡道:“不过这也好,江津屿向来不擅长失败,他总该学学怎么输。”
苏却没有再回话,径直挂断了通话。
从飞机落地到入住酒店,她一直在想程燕回最后的那句话。
伦敦的夜色已经笼罩下来。她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远处新年的烟火。街上人头攒动,到处都是庆祝的人群。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她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雾都粘稠的湿气。这里和燕北的干燥截然不同,就连每一次呼吸都在提醒她,木已成舟。
三个月很短,短得连这个深冬都还没有过完。
三年很长,长得足够一个人放下执念。
那,他也会这样吗?
[50]50
三年后。
一月的伦敦最是难熬。日照不过八小时,天空永远灰蒙蒙地罩着。空气湿冷,一阵风吹来,寒意立刻钻进骨头里。
苏却缩在一间咖啡馆外,呼出的白雾在空气中散去。她捧着一杯滚烫的黑咖啡,目光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对街的大楼门口。
她在蹲一个人。
那个人每天8.45分左右会出现,走同一条路,在这家咖啡厅点同样的馥芮白,时间精准得像瑞士表。
Martin是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资深编辑。这家全球最大的出版社每年都会推出几本重磅书籍,而Martin手中就握着好几个畅销书的选题权。他尤其擅长开发东亚题材,三年前成功策划了一本韩国,在市场上大卖,被翻拍成电影。
他偏好商业化与文学性的结合,喜欢高概念故事,尤其关注有奖项潜力的作品。
苏却手里这本《格子间里》,就是为这种市场量身定制的,她需要一个懂得它价值的编辑。
但她的邮件发出去已经整整七天,依旧没有收到回复。
要饭都得主动出击,要机会更是。
8.38分,目标出现。
Martin一身毛呢大衣,正低头刷着手机,前往写字楼。
苏却猛灌一口咖啡,踩着黑色短靴大步跟上,精准卡点在他身旁两步之遥的位置,露出一个灿烂又自信的笑容:“Martin?”
男人的脚步一顿,抬头看她,目光里带着一丝疑惑,显然在搜索记忆。
苏却完全不怯场,热情伸出手:“苏却,AT
Literary
Transtion的译者。我一周前给你发了封邮件,关于《格子间里》。”
Martin眯了眯眼,似乎回想起来:“Ah,
the
ese
novel
pitch?
(那本中文的提案?)”
“Exactly!”苏却语速不疾不徐,精准把控他的注意力,
“一部现实主义,故事发生在当代中国,家庭矛盾与社会议题交织,市场潜力巨大。”
Martin随意地听着,看起来意兴阑珊。
苏却也不慌,继续抛出个饵,“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你三年前做的《默冬》有相似之处,但更聚焦家庭冲突,而非社会阴影。”
听到自己的成名作,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