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祖坟冒了青烟,荣归故里!
三日后,王承学高中状元的消息传到南京。
“王大人,贵公子在殿试文采出众,气度不凡,被皇上钦点为状元,皇上得知前两次解元,会元,特别钦定牌匾:“连中三元。”
这位锦衣卫喘了口气,这一路上从北京一路飞奔到南京。
此时的王正忆难掩心中的激动,苍天有眼,苍天有眼,自己的祖父正是中了状元,才会有后来的王守仁,只是没有想到王承学这么争气,不仅是状元,而且是连中三元,这个荣誉的含金量不用说,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多谢大人啊!”王正忆对着北京来的锦衣卫行礼。
“王大人莫要如此,莫要如此啊,我们这还有第二道圣旨呢。”小锦衣卫连忙说,身上的飞鱼服在呼气中显得仿佛真正在游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南京锦衣卫佥事王正忆,人品贵重,工作精湛,为百官之所称颂,今教子有方,赫赫战功,今特令调为北京锦衣卫佥事,钦此。”
跪在地上的王正忆和王夫人格外激动,这是梦吗,自己的儿子连中三元,而且还被调到了北京,之所以王正忆一直在南京,一直是因为他们一家三代一个毛病,最快。
王华当年在王守仁落难时候只是南京的吏部尚书,后来王守仁被刘瑾搞,自己呗严嵩搞,今日终于得还京都。
“谢圣上。”
当天下午,锦衣卫下属也好,邻居也好,纷纷来祝贺。
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大牌匾,连中三元
王正忆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挂上了大门。
如此光宗耀祖之事,一定要全南京城都知道才能让自己的心灵稍微慰籍。
历史罕见啊,出在自己家中。
“老王,我这可是知道了,要调到北京了,看似是平替,实际上是上调了不少啊。”
一个王正忆的同时说。
“王大人以后再京都不要忘了提携我们啊,王大人。”
“王哥,承学什么时候回来啊。”
在场的都是武官根本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承学没考上状元啊,三元是啥意思。”
“我老看好承学了,我当时觉得承学百分百是状元。”
身旁一个有文化的先生解释道。
“承学是状元,而且比状元还厉害。”
“你放屁状元就是最牛逼的了。”
老先生在一旁笑着。
“状元年年有,连中三元钱百年来不过是余人,我大明一共也就出过两个。”
“卧槽,这么牛逼吗。”
“我打小就看这孩子有出息。”
“礼部尚书郭大人到”
“兵部尚书丁大人到”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
南京在明朝是一个特殊特别的城市,他和首都北京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行政体系,六部尚书,成为二都。
王正忆挨个接待,对来的大人们笑脸相迎
“王大人之子高中,特来拜访一下。”
“咱们这里好久没出过状元了,今日没想到居然是连中三元。”
“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
王正忆在一旁陪笑。
“犬子侥幸,犬子侥幸。”
这些高官平时鸟都不鸟自己的,好不容易自己的儿子他们看着前途无量了,才过来讨好自己。
不过也不怪这些人,自古以来能达到连中三元这个成就的基本上最后都混到了国家高级官员,就拿最近的商首辅来说,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案例,从政能力没有看出来有多强,但是实际上最后也是当了一把手。
王承学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