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约过了一刻钟,第一层的画看完了,老祖宗说道:“我们去二楼吧,每一层都有四副米芾真迹,一共二十副,除了国公爷留给我的五副,其余十五副都是你们的父亲在这些年孝敬我的,你们也去看看你们父亲们的一片孝心。”
三位小姐一起应道:“是。”
五层楼彼此独立,里面是没有楼梯的,去其他楼层,必须先出门,走外面的楼梯。
老祖宗等人要去其余四层楼,外头守着的照水高高打起了门帘,腊梅,王嬷嬷,来寿家等等都簇拥着老祖宗上楼。
爬楼是不能坐轿子的,只能靠两条腿,腊梅说道:“楼梯陡,老祖宗慢点走。”
老祖宗一手扶着楼梯栏杆,一手扶着大孙女张德华的手,说道:“为什么要在承恩阁里赏画呢?一层一层爬的多累,这也是为了满足国公爷生前的心愿,国公爷说过,米芾的山水画,最好就挂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慢慢的欣赏,人在画中,画在山水美景中,交相辉映,方不辱没了米芾的神来之笔。”
守在门口的如意心道:原来如此!我就说好好的画为什么不挂在老祖宗住的松鹤堂里,非得大老远又是登高又是爬楼的这么费事!
原来都是国公爷缘故。
国公爷啊国公爷,您老一句话,我们跑断腿。
老祖宗登楼赏画,丫鬟婆子们抱着提着手炉、脚炉、茶盏、点心水果等等跟在身后,乌泱泱一群人,从二楼到三楼,渐渐到了五楼。
五楼停留的时间最长,守在一楼门口的如意听到开窗户的声音,估摸老祖宗她们是在登楼远眺颐园十里画廊的美景。
不过,只开了一会,就听到关窗的声音——冬天太冷,还是山头的楼阁,即使没有刮风也能感觉到风吹,老祖宗年纪大,禁不起。
如意在这里当差一个月了,深知开窗后冷气猛灌而入,几乎瞬间就把火盆和熏笼供的暖就驱散了,里头冷得待不住人,一定会很快回到一楼的。
果然,如意听到五楼腊梅说道:“老祖宗,我们去一楼吧,那里暖和,有地炕,就是开一扇窗赏景也不冷的。”
时机终于到了!
如意假装嗓子痒,轻咳了一声。
咳咳!
收到了如意的暗示,坐在地炕点火口小杌子上的花椒把蒙在花枝上的布揭开了,抱着一支盛开的绿萼梅枝,从地炕台阶上缓缓走上去。
正在走下楼梯的老祖宗先是看到了一点绿色,以为自己人老眼花了,她扶着栏杆,继续下台阶,然后看见一点绿色越来越浓,越来越大。
最后,一支俏丽滴翠的绿萼梅花映入眼帘,这时老祖宗已经走到了二楼,她停下脚步,“前头捧着梅枝的是谁?”
花椒捧着绿萼梅枝,少女的娇音如呖呖莺声溜的圆(注:出自《牡丹亭》)。
“松鹤堂花椒,给老祖宗献花,这是今年冬天梅园第一支盛开的梅花。”
国公爷爱画,老祖宗爱梅。
看到绿萼梅花,老祖宗已经有些浑浊的老眼都有了光彩,迈着老腿走的飞快,后头三个孙女都追不上!
花椒也捧着梅枝快步向前走了,一老一少在承恩阁门口相遇。
老祖宗隔空抚摸着梅花,“好看,每年的梅花都是从绿萼梅开始,今年天气反常,夏天热的太久了,梅花也开得比以往要迟一些,没想到今天开了。”
来寿家的赶紧上前“邀功”,说道:“真是巧了,我每天都不错日子去梅园转一转,看开了没有,唯独今天要陪老祖宗来承恩阁赏玩,就没去,正巧就错过了今冬第一支梅花。”
众人听了,心想这个来寿家的真是个有心人,别人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她都能想的周全,这样的人不得宠谁得宠呢?
老祖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