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杀心大起
北京城的四合院。

    在这种情况下,边军士兵在有把握的战斗当中,士气变得格外高昂。

    实际上,明末明军野战击败清军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奴酋攻克清河的当天,驰援清河的参将贺世贤自叆阳驰赴遇贼剿其一栅斩首一百五十一颗。

    而奴酋攻陷铁岭,总兵李如桢、贺世贤等闻报驰援比至铁岭已失乘奴惰归斩获虏首一百七十六级。

    不是明军不能打,但明军获胜的战例,无一例外的是,都是小规模冲突。

    也就是说,只要明朝那边摆出阵势,聚个万儿八千的打,那就必败无疑。

    这种诡异的事,说明什么呢

    说明明军的组织度已经弱化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说明明军已经快不知道如何指挥八万十万人的大阵仗了,从战略到后勤,再到整个战役的把控调度,都是一坨浆糊。

    只有千把人这种连小规模战役都算不上,只能称为战斗的情况下,明军才能得胜。

    有句话叫人多了乱,龙多了旱,明军到最后就出现了这种诡异的事。

    所谓堂堂一亿多人口、百十万兵马的的国家,没有了这种调度能力,那就没有丝毫的战争潜力。

    正如历史上辽事那样,添油战术,葬送进去十万,再填补十万新的,再次葬送,再填补。

    要说明军不能打吗

    不一定。

    但明军没有了靠谱的指挥体系,没有了组织能力,那种将十万兵,横行朔漠的能力消失了。

    用家丁打仗,是明朝战争趋于小规模的现状而发展出现的。

    明朝最后一次集结数万精锐兵马开动,差不多是成化年间干建州吧。

    从那之后虽然北边、两广也是连年用兵,但都是小规模冲突,对付内地叛乱,也不需要集结几十万军队精锐。

    因为人数增多,对于将领的后勤及指挥的协调能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而现实又是明军用不着一次出动十几万的部队,甚至五万人都不需要,千把人就足够,那么明军将领自然更擅长带着千把人的精锐来打。

    因为这样指挥调度的难度低,而且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而同时,作为明军主要兵源地的各地卫所,也渐渐出现阶级固化。

    各军镇的总兵基本上就是九边那几个军镇的将门家族来回换防,这导致将领对于自己家族的旧部渐渐产生一种依赖关系——毕竟打仗这事熟人用着更放心。

    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指挥层面,明军开始出现将门现象,父子承袭、兄弟相援。

    作战层面,家丁作为绝对主力,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这两个使得明军更加趋于内敛和小众化------将门拢共就那些,家丁也不可能成千上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红颜政道周平林慕雪完结免费全文阅读简介 >红颜政道周平林慕雪完结免费全文阅读目录 > 第四十五章 杀心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