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邵鸿祯看他一眼,不加理会,只是一味往前走。
他登上山来,就是为着看一眼这场乱子的主使究竟是谁。
看到是乐无涯,他的诧异和不忍也就持续了一瞬,便下定了决心:
一起杀了。
邵鸿祯在啰嗦的吕知州那里的确耽搁了些时间。
但他一心记挂着殷家村的村民,折返兴台后,并没回县城,而是直奔此地而来。
刚走到村落外缘,他便惊见殷家村那处要紧的腹地火光熊熊,有“灭火”、“灭火”的呼喝声接续传来,显然是乱作了一锅粥。
他并没有急于前往,而是疾行入村,唤来了殷家村留守之人。
村人见了邵鸿祯,如见天神,忙操着一口土语,慌张又急切地作出了一番交代。
但他们委实是与世隔绝太久,指天画地,结结巴巴,始终说不清来者是什么人,一会儿说是小军头,一会儿又说是书生。
发现实在讲不分明,他们索性将邵鸿祯引到了村长家的后院。
几名军汉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都还活着。
他们旁边守着一个村民,但凡发现他们有些苏醒的迹象,就马上再捏着他们的鼻子,灌一碗掺着迷药的烈酒下去。
他们到底不是完全的桃花源人,看到官兵也晓得害怕,是没那个随意加害的胆子的。
若是裴鸣岐肯乖乖地被他们放倒,也不至于沦落到被人追得满山跑的地步。
邵鸿祯将这些昏迷军士检视一番,发现从他们衣料、佩剑而言,绝非寻常军兵。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摘下叆叇,平息了好一会儿情绪,才哑声作出了安排:“等那边的乱子止息了,把他们的衣服扒下来,一把火烧了,佩剑扔到炉子里锻了”
说到此处,他烦恼地掐一掐鼻梁,抬眼看向村长,语气像是在训诫家中不听话的孩子:“殷村长,你是一村之长,得看住他们。不能看着别人衣服好、佩剑好,就私藏下来自用,来日一旦被人发现,便又是一桩麻烦总要我一遍一遍地讲么?”
六十余岁的村长惭愧又无措地笑起来,连连点头。
模样就像当年他们携着手从山林里走出来时一样,怯生生的,又讨好的。
邵鸿祯一时心软,语调也跟着放软了:“人埋到地里,给花田加最后一道肥。不用杀了再埋,别弄得血淋淋的,更不好收拾,清楚了?”
殷村长之所以是村长,眼光总比那些目不识丁的山民们强上一星半点:“那,邵县令,要是有人来问他们的去向,咋个办呢?”
邵鸿祯耐心至极,手把手教他们:“说没有看见。山里土匪这么多,他们被哪一支吃了,都不会牵连到殷家村。”
殷村长顿时露出佩服至极的神情,连声称是。
安排完了这桩麻烦,邵鸿祯指向阿芙蓉田的方向:“那里闹事的又是谁?”
殷村长一脸抱歉,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