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除湿。
蜕皮之后的四龄蚕阶段有五六天,这期间的蚕宝宝要特别注意给它们保持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基本两天要换一次蚕筐,之前蚕筐里吃剩下的桑叶梗。以及蚕宝宝本身排泄的蚕沙,却都得清理出去。
等到四龄阶段一过,就是‘大眠’了,这时蚕宝宝最后一次休眠。这次休眠和第一次休眠一样,也得要撒石灰粉,不过除湿的作用不大,更多是为了止叶——这时的蚕宝宝,吃桑叶不仅不怕湿,还要尽量选沾露水的呢!实在不行,可以给干燥的桑叶洒水。这时候只有吃了带水的桑叶,蚕丝质量才会更高。
这期间,还要制造好接下来‘蚕上山’要用的‘山’。这个可以因地取材,阿乌尼奥也不缺秸秆之类的玩意儿,用那些扎造就可以了。
也是很快的,蚕宝宝进入了老足阶段。老足阶段的蚕宝宝,胸下部位会变得有些半透明,而且时不时就会昂起头部,寻求支撑点方便吐丝。这种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挂到‘山’上了,而‘山’都要安置在干燥的房间里,房间里最好还要点上炭盆。
这主要是为了吐丝后立即干燥,提高丝的质量...毕竟地中海气候是夏季炎热干燥,而此时是春天,湿度也不算低了。
最后就是等结茧了,最短只要三四天,成功的话,‘山’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大拇指粗细的洁白蚕茧。
这是鲜蚕茧,得抓紧时间处理,一个个摘取下来后要用最快的速度择茧,并去掉表面一层浮毛(这层浮毛又被叫做‘蚕衣’),不然耽搁时间长了就‘破茧成蝶’了!
择茧和去浮毛可是一个挺费时的活儿,因为得一个个看、一个个撕掉蚕茧表面那层并未紧密包裹的蚕丝——废蚕茧、次等蚕茧也是这时候择出来的(譬如双宫茧,沾染粪尿的黄斑茧),剩下来的就是去掉浮毛的紧密优质单宫茧,这才可以用来纺织丝绸。
当然,选出来的蚕茧中,还可以以一定方式选一些‘留种’,等它们破茧成蝶、交尾,然后又下蚕种。
第157章
蚕的养殖是很有讲究的,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尤其是成产业、……
蚕的养殖是很有讲究的,
绝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尤其是成产业、大规模养蚕,遇到的问题只会更多。这一点,看养蚕历史悠久的华夏就知道了,
即使是华夏,桑蚕养殖很长时间里都局限于先发展起来的‘中原地区’呢!
在这方面,
阿乌尼奥还只算是个入门的学生,
他们原本计划是试养桑蚕成功的话,
就照搬罗兰西的做法——罗兰西因为桑叶生长在春夏两季,基本就养春夏两季蚕,每季一批次而已。
虽然,桑叶是4月左右发芽,
11月发黄落叶,理论上只要有桑叶就能养蚕,
这样一年之中似乎有半年多都能养蚕?但实际总和理论有差距,事实上,
古代社会,
一年之中也就是4、5个月能养蚕。
像是秋季虽然也有桑叶,但秋季比较冷的时候,
桑叶就结束生长期了。换个说法,那个时候桑叶就算没有落叶,
也不会生长了。之前喂蚕吃掉了桑叶,
这一年的桑叶也就结束了。而且,秋天桑叶硬质化严重,
早秋蚕还勉强,
早秋之后再要养蚕基本就做不到了。
再考虑到蚕的成活和桑叶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温度,
早春天冷且桑树刚发芽的时候也不可能养蚕,真正能够养蚕缫丝的时间就进一步缩短了。
所以,
罗兰西养蚕缫丝这么多年,也只是养春蚕和夏蚕各一批——这一点,养蚕缫丝的‘祖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