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04章
皮片都是足够做两双鞋的——因为这就不是单鞋!

    裁好皮革后,这些皮革并不是直接使用的,而是得先削边。边缘是留给缝纫拼合用的‘余量’,为了不在缝起来后,这些‘余量’太影响鞋子,肯定是得修剪、削薄一些才好的...这种细节,正是现在堪称原始的制鞋业没能考虑到的。

    削边之后就得打孔了,一些是外层皮革的装饰孔,做一些镂空花纹,还有一些就是便于缝纫和鞋带孔了。这些都是在最初就心中有数,要一五一十做好的,不然后面再做就没有现在片状皮革的状态做着方便了。

    打孔完毕,就能用上蜡的细麻线将片状皮革缝纫起来了,两层鞋面逢起来时要注意上下,还要注意时时刻刻和鞋楦比着来,不能有一点儿不合的地方。如果有,就得趁着缝纫阶段进行调整。

    这样鞋面就差不多了,相比起眼睛能看到的鞋面,鞋底部分要复杂太多太多了。这也是后世制鞋的精华所在,毕竟鞋面其实就那么回事,古今差别并不大。真正彻底改变鞋子的实用性、舒适性的,就在鞋底!

    鞋底先要用鞋片裁剪下来,但这就不是用那种头层牛皮了,而是用没揭层过的完整牛皮。这种皮革非常厚,而且保留了厚实暄软的部分,做鞋底是更合适的。

    裁剪下来的鞋底软化厚直接就用钉子以一定方式钉在了鞋楦上,这是为了定型!钉好后还得对鞋底修剪,修边、削边、刮掉表面革层等都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得钻洞纳鞋底,这倒是和路易莎上辈子时,城中村里的老奶奶,喜欢手工做的棉鞋很像了——从店里买来现成的鞋底,再用不要的旧衣服做鞋面,这样的鞋底也是要钻洞,这样才方便和鞋面接到一起。

    ‘纳鞋底’完毕后,鞋面就可以和鞋底接到一起了,这里用的是鞋面包底的做法。鞋面下缘早留好的余量可以包住鞋底,然后就是打着规律的褶子包住并上钉子固定,这里用钉子也是定型。这样定型中的鞋子,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做下一步。

    这段时间也不会闲着,可以做别的鞋子嘛。

    定型时间够了,才会将之前鞋底和鞋面都钉到木头鞋楦上的钉子起出来,然后用胶水粘合。也不用怀疑此时的胶水的粘性,实际古代已经使用胶水粘乐器、家具、弓箭、器皿什么的了,合用的胶水一直是有的。

    甚至后世修古代文物,为了修旧如旧,还会制造这些古代胶水,看修理效果就知道了,确实可用。

    更何况用胶水贴好之后,也得上钉子呢!这些钉子沿着鞋面包住鞋底的部分钉了一圈,当然,不能钉得太深入,虽然鞋子里面还要垫鞋垫得,那也不能钉子露头啊!鞋底钉子没钉下去得部分,得用锤子一一锤弯,尽量贴在鞋底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世纪女领主简介 >中世纪女领主目录 > 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