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怨的呢?
眼看着就连安娜王太后这个‘政敌’之间也渐渐形成了默契,估计只要王太后一方自己不作死,也是能平稳落地的。
总之,情况就是这样,在索菲亚的理解里,安娜王太后应该满足了。最好低调一些,能保住现在的局面就最好——不过她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或许就是人性吧,总是贪心不足的。
“...都说陛下娶了一个富有的女继承人,这对王室财政有好处。这些人显然是把国家想象成了普通的富有人家,那样的人家,一个女人的丰厚嫁妆的确能占到一家财产的一大部分。可如果是王室,再怎么穷困的王室,一年到手的金钱也是要远远超过最富有的女继承人的嫁妆的。”安娜王太后还在抱怨着。
这话其实也不算错,只要不是公国,或者和公国本质上没什么不同的小王国,国家一年的收入,只算一年能到王室手中的,怎么也该合数万镑了(布鲁多在路易莎提高收入前,巴尔扎克伯爵作为领主,一年也有两万镑的收入,由此可知瓦松六大世俗贵族的含金量)。像瓦松这样的大国更不必说,这些年平均每年二十几万镑是有的。
而嫁妆,哪怕是一个公主嫁给一个国王的嫁妆,又能有多少呢?金银币、珠宝、纺织品等等,加起来最多最多也就是两三万镑了——路易莎这种属于特殊情况,毕竟她是布鲁多的继承人,整个布鲁多迟早也是她的,提前多给一些也很正常。
所以,一个王后的嫁妆上限,都达不到普通国王的正常年收入。从这个角度,似乎国王就不用在意妻子的嫁妆了——才怪!此时多的是因为嫁妆而起的骚操作!
其实仔细想就知道了,华夏古代也没有说哪个皇帝不在乎国家一年半年的收入啊。毕竟国家大,收入高,花的也多。光是维持国家运转和王室基本开支,年收入的大多数久没了。所以两三万镑的嫁妆,一笔纯粹新增收入,还真是挺重要的。
对出钱和收钱的双方来说都是,所以谈价钱的时候后者锱铢必较,付款的时候前者总是能拖则拖、能赖就赖!这种时候可一点儿看不出他们不在乎‘这点儿钱’了。
对这一点很清楚的索菲亚再听安娜王太后继续抱怨,也就是听听而已了。
“而且啊,有钱和愿意出钱是两回事...弗朗索瓦结婚这样大的事,原本就应该由王室承担,但按照王后所说,连一万镑都不到,这就是全部了,而且还应该感谢她的大方。”说到这里安娜王太后更是明显控制不住自己的不满。
“一万镑不到,不,其实就是6000镑不到,这足够干什么呢?”安娜王太后简直‘悲从中来’,她这是想到了曾经自己掌权时的光景了。要是那时候自己的儿子结婚,婚礼肯定是不差王太子多少的,甚至就是面子上差一些,里子上还要超过。这样一对比,确实是落差有些大了。
其实6000镑不到也是很大一笔钱了,索菲亚听到了就咋舌。就她知道的,自己的兄长,波茨利亚的继承人,婚礼总共也才花了5000镑的样子。这还是算上了嫂子那边出的一部分,计算得到的总数。
当时看,也不觉得婚礼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或许是比不上一些王国王子的婚礼奢华,但只要不对比这个年代最奢侈的婚礼,可又为什么要对比那些呢?王室都不见得次次婚礼都能有那样的规格——后世很容易觉得古代贵族人家的婚礼都是差不多的规模,就是书上记录下来的那种。
其实能特别记录下来,大多就是比较超出的了。而实际中,哪怕是贵族婚礼,大多也是得‘丰俭由人’的。
而现在,安娜王太后不满意王室拨款的近6000镑,索菲亚就觉得王太后其实是有些好日子过太多了——其实这也对,所谓‘由奢入俭难’,说成大白话,不就是好日子过太多了吗?
王室拨款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