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过他学的文字在大蜀国可没人认识,于是王土只能找到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子,花了10个铜板让人代写了一张,然后跑到城门口张贴告示地方旁边把自己的招聘启事仔细的贴好,上面已经写明白了工钱地址,想做的自会上门询问,王土没有在这等待说明的必要,就返回了家中。
却说给王土写招聘启事的韩高是个年仅双十的秀才,自幼聪明好学,以前家中也曾经富甲一方,只是家产到了他爷爷那一辈便被败坏了个干净,他爹倒是努力撑起了这个家,不过却早早因病早逝,家中仅剩他和娘亲两人,去年他刚迎娶了恩师的女儿为妻,如今世道艰难,他又要去县学读书,花费全靠娘亲接绣活,虽然现在媳妇也陪着娘亲一起接,可是绣活却越来越少,绣铺的老板娘说生意不好,根本没有几单绣活可做,怕是以后用不了他娘了,所以韩高趁着县学放假,便在路边支个摊子靠替人写书信赚几个铜板补贴家里。
刚刚王土说他来写,等写完之后,韩高心里有些意动,虽然要离家去往乡下村里,但给的条件却非常不错,付的不是现钱,而是粮食,粮食是硬通货,要是需要铜板完全可以卖了粮食来换。当场韩高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等王土走后,他也收拾了摊子回了家,打算跟娘亲和媳妇商量一下。
韩高推门而进,见娘亲和媳妇竟然没在做绣活,讶异地问道:“今天就没有接到绣活?”他还以为最起码还要过一段时间。
韩高娘亲愁眉苦脸:“是啊,我们今天去交了上次的绣活,老板娘就说没绣活给我们了,明明上次去接的时候还说这一个月还是有的呢。”
韩高安慰娘亲,说起回来的路上一直想着的绣娘招聘的事儿,“我今天碰到一个要雇绣娘的,每月给150斤粮食,而且还不是糙米黑面,全部都是大米和白面,不过先在自己家做,后面要住到大埠村才行。”
韩高娘亲可不管那么多,住就住呗,主要是:“给150斤粮食,可是真的?”
“应该是真的,那人专门找我帮忙写的招绣娘告示,所以我才能知道这事。”
“那咱们现在就去大埠村,去晚了万一人满了咋办?”
“唉,我放下东西陪你们一块去瞧瞧。”
同时,城门口也有几个婆子围着王土贴的纸,“这说的是啥啊?应该是刚贴上去的,我之前经过的时候还没有呢。”
“是啊,咋没个识字的来帮忙看看啊。”
围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识字的却是没有,但也不妨碍这些人聚在一起热闹的讨论了起来,人围的多了,自然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很多远远瞧到的以为发生了什么,也过来凑热闹,终于一个识字的好事小童拉着奶奶的手挤进人群前面,抬头看着贴纸摇头晃脑地念起来,吵闹杂乱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都静静地听着小童稚嫩的脆声。
不过,小童念完之后,人群复又嘈杂起来,“大埠村是哪里?我怎么没听过啊。”
“切,孤陋寡闻,重点是真的有这么好的事么?镇上的绣铺都快关门了。”
“是啊,是啊,不过给150斤粮食呢,我侄女绣工老好了,我得抓紧告诉她。”
“哎,我家闺女就行,我也得走了。”
第31章
王土贴完招聘启事就回了大埠村,加入到了施工的队伍,四间房的地基明天差不多就可以完成,明天这些人会分成两批,一批负责上山把砖块和水泥运下来,一批继续负责夯实地基,后天就可以垒砖拌水泥,王土很满意现在的进度,村里人没有偷懒,他的粮食也没白花。
下午,韩高看着灰头土脸的王土愣了一瞬,说实话他看到大埠村的时候觉得受到了欺骗,这个村子一看就是因为洪水,已经被夷为平地了,哪里会有房子供绣娘居住,就在他们要失望而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