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公,依然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大器晚成的他,春风得意的脸上,焕发出巧手轻挥能定天,笑看环宇谁能颠的傲气。

    刘斌乃幽州人,出身于书香门弟,家境富庶,年少好经史,喜读兵书,天姿聪慧。儿时,与众多小朋友拔河玩耍,因个子小排在最后,眼看自己的一队将被对方拉过去,情急之中,乘对方不注意,将尾端的一段绳索飞速在背后的一棵树上缠了几圈,结果,对方使尽了全部力量却再也拉动不动他们。直到对方终于发现自己在与岿然不动的大树拔河时,齐声谴责他耍赖。周围的大人看后却暗暗称奇,都认为这孩子机灵,将来定会出人头地。长大后曾任县令,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弃官回家,深居简出,不为功名所动,颇有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实则如潜龙蛰伏,达则吞云吐雾,翱翔九天,退则隐介藏形,伺机而动。尔后以算命高人身份云游四方,喜欢跋涉名山大川,拜访名道高僧,多得高人点化,精通阴阳转化变易之术,素有小范缜之称。窦建德起事,久闻其名,亲临家门拜访,恳请出山。刘斌通过窦建德送牛为乡邻发丧这件事看出,窦建德未成大业前,就知道人品的价值,自己都穷困潦倒也不忘施惠于众,不惜忍痛割爱播种仁义,已经在为获取好名声,以图将来成就霸业造势了。此等远谋委实难能可贵,这是有远见的王者之道。说明此人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而且他觉得,窦建德不像王世充之流奸诈狡猾,有着农民领袖的质朴,与自己刚柔相济,恰似珠联璧合,将来能成大气候,便欣然出山,跟随窦建德戎马征战,出谋划策,考虑周密,多有建树。窦建德打的许多大胜仗皆出自他的计谋。窦建德对他很尊重,几乎每次谋划决策,皆要与他商量定夺。

    一个探马飞马来报:禀报大王,唐军已经占了虎牢关,已在汜水河畔埋灶造饭,根据造饭炉灶数量判断,唐军有10万之众,从关里被驱赶出来的百姓说,唐军由秦王李世民亲自率领,虎牢关里埋伏了大量的伏兵。

    探马的禀报与老白姓的话相符,这就奇怪了。庄稼人出身的窦建德,虽然现在已经位居夏王的显赫高位,正所谓积习难改,乡下人质朴的谚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多年来已成了他辩别事物真伪的信条。他追问道:你亲眼见李世民的大军了

    探马如实禀道:没有。我去的时候,他们的军队已经全部退回关内,只见虎牢关上旌旗招展,军士比肩而立。还看见一队军马渡黄河去北岸了。

    窦建德没有料到李世民会派大军在虎牢关阻击。其实,关于虎牢关的重要性,他在出发之前,中书刘斌就告诫他:虎牢关系燕赵去洛阳的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应先派骁骑抢占虎牢关。他开始也有这个打算,后来听王世充派来求救兵的王琬说,李世民现在能参加战斗的只有3万人马,既然兵力那么少,围攻洛阳都感到吃紧,决然不会再派兵前来虎牢关。而且,王琬还说,虎牢关已经有郑军把守,既如此,派兵抢占虎牢关就多此一举了。为此,就打消了抢占虎牢关的念头。殊不知,让李世民抢占了先机,这个仗看来不好打了。他这才感到有些后悔,他向探马挥了挥手道:继续打探。一定要弄清楚李世民有多少军马,这10万兵马是从哪里来的。

    探马抱拳作揖:尊令。打马离去。

    刘斌也觉得有点失算,深知问题严重性的他,风光的脸色渐渐显得有些凝重。很明显,虎牢关在此次重大战略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手出人意料地抢占了虎牢关,将会打乱此行的全盘计划。唯一能够自我安慰的是,这个失算,并不是自己没有先明之见,早已向夏王建议抢占虎牢关,只是由于王琬提供的军情有误没有被采纳,造成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不过,虽然可以推卸责任,怪夏王疏忽,但毕竟是自己的分内事,自己没有坚持,多少还是说明自己谋划不周,以后要引以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盖世英雄,东方战神简介 >盖世英雄,东方战神目录 > 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