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唐军众将的不满,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绝。七月,李世民奉命东征隋洛阳王世充。九月,刘武周的一些旧将相继叛变逃走,唐朝诸将对尉迟敬德也怀疑起来,认为尉迟敬德必叛,就把其关押在军中。屈突通向李世民进言道:敬德初归国家,内心还没安定下来。此人勇健非常,既被猜疑内心,必然生怨。留下来恐怕成为祸患,请下令杀之。李世民却说:寡人所见,敬德若怀反叛之心,早就反叛了,何必要现在才反当即释放尉迟敬德,引入内室,赐以金宝,并说:大丈夫相聚,日久见人心,不要以小疑介意。我不会听谗言以害忠良,望兄体谅。如果你确实要离我而去,今以此物作为路途盘缠,以表我们这段时间相处共事的情谊。李世民这番话,使尉迟恭内心十分感动,前嫌尽释。自此,君臣关系愈加密切,终生对李世民效力,成为君臣关系的楷模。
李世民拍拍身上的铠甲,解释道:我穿这身黄金甲,用意正是要让夏军知道前来挑战的是我李世民。有勇猛不怕死的统帅,就有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的强兵。让他们看看我军的斗志,方能收到震慑之效。
尉迟敬德明白了秦王故意穿黄金甲的用意,不再劝说。心里暗想,自己舍宋金刚投秦王,实乃明智之举。有如此贤明的君王,中华的江山,将来不尽归大唐才是怪事。
他们走了一段路,迎面碰上十来个夏军的巡逻骑兵。这伙巡逻骑兵开始时远远地张望,随后迎了上来,在离唐军几十米远处停下。领头的将领望着不远处身穿黄金甲,骑在雪白的骏马上,格外抢眼的李世民,满脸的狐疑,问旁边的军士:这人好气派,莫不是夏王打探军情归来
一夏军骑兵偏着脑袋嘀咕:距唐军这么近,夏王断不会冒险只带几人去打探军情。这人不是夏王,该不会是唐军哨探
领头的嗤笑道:当了这么多年兵,这点常识都没有,哪有穿着黄金甲的哨探,分明不是等闲人物,上前问问。
离自己的大营那么近,也没什么可怕的。一夏军兵士向前走去,边走边喊:喂,头戴金盔者是何人
李世民扑哧一笑,伸手指点道:你小子眼睛有问题,居然连我都不认识。我乃大唐秦王李世民也!话音落,迅速将藏在马头后面的弓箭举起,挽弓搭箭,嗖得一箭射过去,正中夏兵额头,夏兵翻身落马。
后面的夏军头领正欲拍马来战,秦王再次挽弓搭箭,嗖的一声又射了过去,射中右眼,夏军头领翻身落马。
夏军做梦都没想到秦王李世民会突然出现在夏军大营前,望着那栩栩生辉的黄金甲,恰似神人从天而降。一个个慌忙策马回跑,边跑边敲锣,高声喊:秦王李世民前来劫营了,秦王李世民前来劫营了……
望着逃去的夏兵,李世民哈哈大笑,毫无惧色地继续打马向前,急得几个亲兵在后面厉声高喊:秦王快回,夏军的大队军马就会赶到,我们几个人实难低挡。
李世民回过头去,满不在乎地说:惊慌什么,好戏才刚刚开始。我拿着弓箭,敬德提鞭跟随在后,夏兵纵有百万之众也不能奈我其何!
几百米远处夏军大营,转眼间便从栅栏处涌出两员大将,旌旗上赫然写着将帅名:一面旗上有大将殷秋,另一面旗上有大将石瓒字样。两员大将,一个举着铜锤,一个握着狼牙棒,看上去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后面浩浩荡荡涌出一队军马,至少有5000人。
见肇事的唐军就在不远处,就那么几个人,居然敢在夏营来耀武扬威,也太目中无人了。殷秋手舞狼牙棒,石瓒轮着两把铜锤,拍马冲了过来。
几个唐兵更加惊骇:大王快回,寡不敌众!
李世民正要给士兵树立临危不惧的榜样,岂肯后退,他勒住马,回头道:本王征战多年,九死一生,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