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难题。但直接打不了乌鸦不等于就没办法叫乌鸦闭嘴不吵闹,剩下的办法是什么呢刘斌又用眼光扫视众将领。
左仆射齐善行觉得这个提问并非难题,随口道:这不简单吗,把乌鸦窝捅掉。乌鸦赖以生存的鸟巢没了,自然就飞走了。
刘斌用指头点着手掌肯定道:对对对,我就是采用打巢驱鸟法解决了乌鸦的吵闹问题。要消灭唐军骑兵,我们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搞掉他的马,使唐军骑兵赖以生存的马没有了,他骑兵还能发挥什么作用也就等于消灭了他的骑兵。
窦建德若有所思道:你想在他们马身上打主意
刘斌十分肯定地点头道:正是。
王琬不解其意,觉得问题又转回到起点了,直言道:等于白说。别人的马在南岸关内放牧,沿岸戒备森严,还有黄河阻隔,根本不可能进入,你怎么搞马
刘斌胸有成竹地说:大千世界,阴阳融于一体,物物相生相克,任何事物都与它事物紧密相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产生变易。换句话说,时间推延亦可利用为战。马要生存就必须吃草。这草就是战局向着有利于我方变易的关键点。1万匹马,每天要吃多少草料!我琢磨着,不出一月,马匹就会把黄河南岸草吃完。南岸没草,马要生存,他们就会去北岸放牧,机会就来了。我们可利用时间的推延,酝酿夺马战机。
刘黑闼不太相信刘斌的分析,那唐军会这么听话,你想叫他在那里放牧他就在那里放牧便嘻笑道:中书何以如此肯定唐军非得去北岸牧马汜水两岸水草丰盛,唐军何不出关就近牧马,岂会舍近求远
刘斌显然是经过周密的分析,很有把握地说:汜水河两岸虽然水草丰盛,可虎牢关就只有一道关门,上万匹马出关沿岸放牧,一旦我大军掩杀过去,这么多马短时间怎能驱进关门,岂不悉尽被我所夺那马可是李世民的命根子,他绝对不会冒弥天大险把马赶出虎牢关,在汜水岸牧马,北岸是唯一去处。
窦建德脸露欣喜之色,赞同道:中书分析极是。
众将皆认为有理,点头赞同:中书大人言之有理。
刘斌把谋划好的方案和盘端出,继续讲道:等他们在北岸牧马几天,松懈了,我们深夜偷渡黄河,北岸埋伏,瞅准时机突然袭击,夺了这些马匹。唐军没马就等于没了骑兵。我们的骑兵马上变成两万,沿北岸西进,300里路程,一天一夜可到孟津渡,再渡黄河直捣洛阳城下。既然这里有1万玄甲军,洛阳城下的唐军就不过2万,我们两万骑兵,配合洛阳王世充的几万人马,内外夹击,洛阳城下的唐兵安有不败之理。
刘黑闼心里还有疑团,直言道:可虎牢关守军可以分一部分兵回师洛阳救援啊
刘斌用肯定的口气道:虎牢的唐军没了骑兵,要回师洛阳救援只有步兵可用。直线行走200里路程,唐军步兵到洛阳至少3天,待唐军步兵援兵3天后赶到洛阳城下时,围城唐兵早就成我们骑兵的刀下之鬼了。我们再以逸待劳,迎战长途奔跑疲惫不堪的唐军,安有不胜之理何况,守虎牢的唐军少了,我屯军虎牢关下的步兵再一鼓作气攻关,一战可定乾坤也!
窦建德觉得此计甚妙,在进退两难困境中,如不想改变
既定方针,此计就犹如黑夜照亮了明灯,禁不住哈哈大笑:妙哉,我给此计取个名,就叫‘牧马计’。
实际上,刘斌去北岸仔细察看后,回来路上,连实施这个计划的细节都想好了,见大家接受了自己的谋划,便补充道:也不能老是闲着,闲着李世民就要起疑心。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企图,要不时派出军马去虎牢关叫阵。
理当如此,窦建德认同:中书言之有理。
张青担忧地说:可这样拖下去,万一洛阳的王世充支持不下去了,降了唐军,且不坏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