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暗会王学渊
“臣当初只是为了陛下的安全,担心张氏姐弟会暗害陛下,所以才拉拢了几个内宫的太监。”
“只是几个太监?”
王学渊额头上的汗都下来了,支支吾吾的说道:“宫女和禁军中也有几个。”
一旁的吴庸牙呲欲裂,你这个老东西在皇帝身边安插人就算了,连老子你也敢搞。
“右相不必惊慌,今天你能对朕直言相告,朕相信你的忠心。”
王学渊这才慢慢站起身,他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心中仍有点惊魂未定。
这傻皇帝一旦开了窍,心智果然比一般人要透亮,帝王之术用的炉火纯青,短短三言两语,就把自己这个官场上的老油条拿捏的死死的。
“右相,今日你来见朕,究竟为了何事?”
“臣前段时间在内阁中发现,最近吏部的人事调整有些奇怪,张家人或者是依附于张家的都得到了提拔,而且都是各地的督抚,臣担心这里面有阴谋,所以才急着见您。”
周仁的脸色渐渐开始难看起来。
慈安这一手安排,难道是准备撕破脸,把帘子撤了,自己坐龙椅?
但他现在还是猜测,这种猜测还不能说出来,否则还没等慈安造反,朝堂便先乱了。
一个成功的领导要善于吸纳下属的想法,周仁脸色严峻的看着王学渊,问道:“右相,你怎么看?”
王学渊作为一个优秀的下属,自然不会只是提出问题,首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前来看,这种人事调整的动作还不算太大,我们还有时间。”
周仁坐直了身子,准备听一听王学渊的下文。
“臣为陛下想出了一条计策,第一步就是您要站出来破除痴傻皇帝的谣言,以一个正常人的身份临朝听政。只有这样,才能让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重拾信心。”
“第二步是大婚。陛下要挑选一个手握实权,最好是军权的大臣,与他联姻,把他和皇室的荣辱紧紧绑在一起。”
“第三部是亲政。陛下现在已经成年,按理说应该对朝堂上的事情乾纲独断,把所有的实权从太后的手中一步步收回来。”
“第四步是削藩。眼下大梁朝里藩王割据,而且每个藩王的属地都是独立自治,俨然一个小朝廷。这种国中之国的现象是对皇权最大的挑战,更是令国家动荡的诱因,陛下应该在亲政之后迅速收回亲王的权利,这样才能做到军权统一,上下一心。”
王学渊一连说了这么多话,感到有些口干舌燥,便端起茶杯灌了一大口水。
而周仁听的目瞪口呆,心里的敬佩不由得加深了几层。
人才啊!
“破谣,大婚,亲政,削藩。”
周仁嘴里反复的说着这几个词,突然觉得这个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老子当初只是为了保命,怎么突然加了这么多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