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评弹,就找上了我。”苏阑也怕砸场子,老老实实交代说,“我只会唱那么三首,你也听过的呀,还是我外婆教我的。”“你以为他们多有文化?不过拿我们当块吃饭闲聊的背景板罢了,又有谁会认真听你唱,你就是把沙家浜唱成渔家傲也没人搭理。”苏阑本不想去,但价码实在太高,只是唱两小时,宴会结束就回来,却能挣四千块。

    十年前的北京城,时薪两千,就是放到如今看,也算天价。

    也只有沈筵那帮太子们会这么挥霍,古往开来,在排场一事上再难有人望其项背。

    第

    2

    章

    苏阑从顶层的行李箱里翻出一件丝质旗袍,这是外婆最贵的一件行头,当年扬州城几十个老师傅裁制了三个月才成衣。

    云霞锦的面料,经典中式立领,珍珠制成盘扣。

    外婆穿着它去过多国演出,她曾是苏州评弹协会的名誉会长,在江浙沪一带都非常出名,只不过家中无人继承这门大手艺。

    自从爸爸自杀之后,妈妈就变得偏执易怒,连亲戚也很少走动。

    唯一得了外婆半吊子真传的,反而是隔代的苏阑,可她学的时候也是副啷当样,又能够学到多少呢?

    后来苏阑想起来,她自己都觉得,或许她的反骨从青春期时就可见一斑,至于恬淡文静,不过是假象罢了。

    苏阑大三那一年,院儿里的文艺演出死活要她镇场,她就把旗袍带了来。

    不曾想今天派上了用场。

    万事万物都自有定数,譬如这件旗袍的归途,就是引着她遇上沈筵。

    那是苏阑第一次走进黄金屋,就开在东交民巷与西交民巷的交界处,后来她成了此地的常客才知道,这是京中贵公子们聚会宴饮的销魂窟。

    黄金屋。

    大俗即大雅。

    有钱人就爱取这种云山雾罩的名儿。

    入口只有一扇局促的紫檀雕花木门,连块像样的匾额都没有,台阶上长着青苔,却有成排的警备驻守,乍一看倒像是一栋破败不堪的洋楼。

    在东交民巷这样西式建筑林立的地方,也未见丝毫的突兀,但任谁也难以窥见黄金屋内里的全貌。

    门口的保卫个个训练有素,对每位座上宾的父母姓甚名谁烂熟于心,家底不厚到一定的程度,连这地界的大门都找不到。

    就算是找到了,轻易也进不来。

    凡能进得来的,家里的来头说出来都吓死人,绝非泛泛之辈。

    苏阑她们到的时候,也被盘问了好半天。

    直到会所的主人李之舟出来,领着她们进去,又训诫警卫们对人客气点儿。

    这群公子哥儿对人都有种独到的礼貌,私底下玩的野是一回事,把女人当作玩物是一回事,瞧不上底层人又是另一回事,但自小被优渥家境浸泡出的教养不会丢。

    说到底就是把体面看得比什么都重。

    走廊宫灯高耀,推开一扇扇沉重的木门,他们才走到底。

    苏阑当时满脑子想的,倒不是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幅名画,也不是八宝檀木架上陈列的名瓷,她心里盘踞着的是些更奇特的疑问:这些木门看着很轻,可是推起来,为什么又沉重无声?

    一直到很后来,沈筵才告诉她。

    这八步一扇的木门底下,都嵌着成片的黄金坠,因而分量要格外重一些。

    这栋洋楼原本是民国时一位将军的故居。

    战败后他仓皇带着夫人逃往台湾,只留下了个小妾守着宅子。她没读过几本书,也没什么本事,因此建国以后,过得很是潦倒。

    只能每天从家里拿些东西出去变卖,换些钱米维持温饱,后来实在没东西可卖,她挖空心思开了阁楼,把将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枕槐安简介 >一枕槐安目录 >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