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听调不听宣
萧长恭,出生于勋贵世家。
他的先祖初代北川侯曾于百年前深入草原,一举捣毁北元王庭,为汉人夺回象征正统的传国玉玺,并生擒北元皇帝、皇后。
自那以后,北元人只敢称王。
放眼整个大华,没有比萧长恭更了解北元的将领。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萧长恭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紫金关的时候,北元的十万骑兵彻底慌了神。
他们只擅长在旷野中骑马厮杀,对于守城之事一窍不通。
萧长恭有条不紊的指挥士兵们攻城,仅仅猛攻了一日,北元人就顶不住了,他们不得不放弃紫金关,向北而逃。
紫金关失而复得。
边关的战报没多久就到了朝廷。
沈如烟立刻做出反应,赏萧长恭千金,加封食邑两千户,麾下将士也会得到相应奖赏,她还让萧长恭率军回京接受封赏。
可萧长恭的回函,却令她暴怒!
北元虽逃,然胡虏亡我之心不死,依旧每日袭扰边关,令我大华边民苦不堪言,为黎民百姓计,末将特请屯兵于紫金关,不破北元,誓不回朝。
这分明是拥兵自重!
南书房内,沈如烟大发雷霆。
她把萧长恭的回函拿给内阁的两位阁臣,杨一庭和徐有真看。
徐有真摆出一副愤怒的表情,道:陛下,既然萧长恭有不臣之心,请陛下即刻派一使者前往紫金关,将他赐死!
徐阁老,北川侯手里有十五万精兵,京师三大营加一块儿也未必是他的对手。杨一庭提醒道。
莫非他手下的兵将也会随他造反不成徐有真狠狠反驳。
你说呢杨一庭冷哼一声,随后朝沈如烟拱手,陛下,北川侯此举未必是造反,他和他的先祖从未有过异心,此次屯兵紫金关,无非希望边关稳定,只要陛下遂了他的心愿,北川侯一定会感恩戴德。
竟然帮逆臣贼子说话,你无耻!
徐有真痛骂杨一庭。
沈如烟见两位阁老争得不可开交,却并未说话,而是闭目养神了一会儿。
待她睁开眼睛的时候,眉眼间多出了一分杀气。
杨阁老,朕记得是你极力举荐萧长恭去讨伐北元吧难不成萧长恭抗旨不遵,也在你的意料之中沈如烟冷冷问道。
这……
杨一庭瑟瑟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所幸沈如烟并未深究,摆了摆手道:你们下去吧,朕要一个人静静。
杨一庭、徐有真离开了南书房。
沈如烟这才站起来,在南书房里踱步。
她很少来南书房,因为这里是先帝最钟爱的批阅奏折之处,放着不少先帝的东西。
南书房的正中央,挂着一幅先帝墨宝,上面赫然写着十二个字:民族融合,重商开海,均分田地。
沈如烟很清楚,这十二个字并非先帝想到的,而是李长生提出来的。
当年,李长生将她带回京城的那一天,曾经和先帝在这个南书房里彻夜长谈,第二天,李长生就被委以重任,受封太子少保,准许在内阁行走。
南书房也多了这十二个字。
为什么又想起他了
沈如烟捂着脑袋,她的心很不舒服。
从她罢黜李长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发誓不会再活在李长生的阴影中,可偏偏李长生如同鬼魅一般,总是出现在她的记忆中。
若是边军将领听调不听宣,切勿着急,有几种法子可以一劳永逸……
我要是能当皇帝,又怎会造成如此局面
如烟,并非每一个皇帝都能高枕无忧,身为帝王,必须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请你认真听着。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