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1章 妇人之仁
    朱瞻基的目光如同寒冰,凝视着眼前这个曾经尊贵无比的亲王,心中权衡着朱高燧提出的条件与背后的动机。

    他深知,大赦天下与赦免解缙确有其政治价值,能够稳固民心,展现新君的宽仁,但这也绝不能成为朱高燧逃脱罪责的借口。

    “三叔,”朱瞻基的声音沉稳而坚决,“你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大赦天下与解缙之事,关乎国体民心,非一人之私情可决。至于你提到的私事处理,我理解你的立场,但你也需明白,你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在朝廷的监视之下进行。”

    朱高燧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朱瞻基的精明与谨慎,想要完全摆脱监视几乎不可能。

    然而,他也意识到,这是自己争取时间,布局后路的唯一机会。

    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现出一种无奈却接受的态度:“贤侄所言极是,我愿意接受一切安排。

    只是,关于左右护卫与火绳枪制造之法,此乃我多年心血,若能让我在离开前做些妥善安排,以确保这些力量不至于落入不法之徒之手,我将感激不尽。”

    朱瞻基眯起眼睛,审视着朱高燧,试图从他眼中读出真诚或是狡诈。

    片刻后,他缓缓说道:“三叔,你的顾虑我亦理解。

    这样吧,你可在三日内,将左右护卫整编,交由我指定的将领暂时统领,待你北京之行结束后,再根据朝廷旨意决定其去留。

    至于火绳枪制造之法,你可将其详细记录,密封后交予我,我保证,除我之外,无人能窥其秘。”

    朱高燧心中暗自庆幸,这个条件虽然苛刻,但至少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他恭敬地回道:“贤侄宽宏大量,我必遵命行事。三日内,定将所有事宜安排妥当。”

    朱瞻基点了点头,但眼中的警惕并未放松:“此外,我会派遣一支精兵,名为护送,实为监督。

    三叔勿要误会,此乃为了确保你的安全,也是为了防止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发生。”

    朱高燧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贤侄考虑周全,我自然无异议。”

    随着朱瞻基的离开,房间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朱高燧知道,自己虽暂时稳住了局势,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做好万全的准备,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那未竟的“大计”。

    接下来的三天,朱高燧表面上忙碌于整编护卫、整理资料,实则暗地里密令亲信,悄然布置退路。

    他深知,一旦踏入北京,便是羊入虎口,再无翻身之日。因此,他必须确保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退路可寻。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朱高燧将整理好的火绳枪制造之法密封后,亲手交给了朱瞻基派来的使者。

    同时,他的左右护卫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整编并移交给了指定的将领。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暗流涌动。

    在离开南京的前夕,他开始精心筹备,不仅挑选了王府中最忠诚的亲卫八百人随行,还特意邀请了一位智谋出众的谋士——于谦。

    于谦,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朱高燧看中的,正是于谦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治理的独到见解。他相信,有于谦在侧,定能助他在北京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临行前的夜晚,月光如银,洒满了整个王府。朱高燧站在庭院中,凝视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知的忐忑。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走进了他的视线。是解缙,那位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的才子,如今已恢复官职,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

    “三殿下,此去北京,一路保重。”解缙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深情,仿佛能穿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简介 >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目录 > 第11章 妇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