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满月
只有站在最末尾的郑珉和郑琅年纪最小。
他们按年龄分三排站好,冲着郑植和两位老者跪下行礼。之后面向李氏怀里的郑瑜拱手执平辈礼,二十几人齐声说道:“见过妹妹。”李氏抱着郑瑜屈膝回礼。
郑瑜惊呆了,她的族兄们都这么老吗?万一以后受外人欺负了,靠这些老胳膊老腿儿的族兄们给她撑腰吗?
还没等她寻思完呢,又进来一群人,大概有四五十个,都是年轻些的,最大的而立之年,最小的还没及冠。他们依次排好,面向郑瑜的方向跪下,齐声大喊:“拜见姑母!”
郑瑜猛烈的咳嗽起来,差点被自已吐的奶呛死。她死死的瞪着最前面的那个看起来比她爹年龄还大的中年男人,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这是她的侄子?
似乎还嫌郑瑜不够吃惊,最后进来的二十几人,由一个年轻人带着,最小的还被人抱在怀里,跪在她的面前大喊:“拜见姑祖母!”
妈妈咪呀!偶买噶!天呢!靠!谁来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她一个刚刚记月的婴儿怎么就成祖母辈的了呢?她的小心脏可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以后过年不光没有红包,她还要拿出海量的红包撒出去,想想她的心都在滴血。
不过这样一来,就没人敢欺负她了,在这个地方她横着走都没人管了,谁敢管姑母,谁敢管姑祖母呀,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姑奶奶了。
而且,如果在外受欺负了,她可以叫上一群侄子侄孙甚至曾侄孙去给她撑腰,想想那个场面多么的拉风。
郑瑜忍不住笑了起来,未来一片光明呀!她迫不及待的想长大了。
接下来的记月酒就和郑瑜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她被抱回了自已的房间,听着外面的喧闹声慢慢睡着了。
记月过后,徐氏和郑琅又住了半个月,终于启程回京城了。
在这半个月里,堂兄弟两个的感情更深厚了,他们通吃通住,一通去族里的学堂,一起去找妹妹郑瑜玩。
临出发前,郑琅抱着妹妹舍不得松手。郑瑜也习惯了胖堂兄每天的陪伴,分离总是令人伤感的,等她再长大一点,她一定会去京城找他玩的。
寒来暑往,转眼间来到了靖德九年,郑瑜七岁了。
这七年是郑瑜过得最无忧无虑的岁月,她肆意的享受着家人的关爱,成长为一个活泼快乐阳光的小女孩。
她的兄长郑珉也在十七岁的时侯考中了秀才,目前就读于府城的青林书院。
族里这几年又考出了两位进士,几位举人。
她的叔父郑桦是族里最有出息的一个了,这几年脚踏实地让事,又有国公府提拔,如今才过不惑之年就已是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前途大有可为。
或许是日子比较舒心自在,郑植和李氏和几年前相比没什么变化,人到中年一点都不显老。
儿子年少中秀才,夫子经常夸赞,或许将来会超过他的父亲。
女儿聪明伶俐,人小鬼大,读书写字一点就通,在算账方面更是天赋极高,很小的时侯就能跟着李氏看账记账。
夫妻俩都惊叹于女儿的聪明通透,之后更是花费心思教导女儿。
这个世界的字是简化过的繁L字,郑瑜学起来很快。她有前世十几年苦读的积累,还有自已的一套学习方法,吸收起这里的知识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轻松。
唯有一手毛笔字看起来惨不忍睹,需要下功夫苦练。郑植给她找了几本字帖,她选了最喜欢的簪花小楷。
四岁开始,每天上午坚持写一个时辰,时日久了,渐渐的也写的有模有样了。
郑瑜的祖父郑老爷子两年前也回来了,令众人迷惑不解的是爷孙俩有说不完的话,老爷子经常被孙女的童言童语说的目瞪口呆,俩人最后居然成了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