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路途
大景王朝西部边关寒城。
张将军看着城墙下密密麻麻的西越敌军,眉头紧锁。
粗略估计敌军有十万左右,而已方守军两万余人,着实堪忧。两国之间和平了十几年了,此次战火又起,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他招来心腹容副将,仔细吩咐:“传令下去,速速点燃烽火台,向京城报信。另派人分别往最近的稽首城、武阳城求援。组织百姓尽快撤离。”
思索片刻,张将军深深的看了眼跟随他多年的副将,“你随百姓一起撤离,带上泽儿!”
容副将不敢置信的抬起头道:“将军!我会将华泽兄弟安排好,末将随将军一起守城!”
望着眼前青年坚定的眼神,张将军点了点头。
大景靖德九年秋初,西越大军来犯,边关告急。
……
一切收拾妥当,郑瑜和兄长拜别了祖父和父母,坐上马车往京城出发了。
他们一行二十余人,三辆马车。郑瑜和兄长每人一辆马车,另一辆装了行李。
带队的是经常在京城老家来回的来旺,来旺经过几年的历练更加稳重,郑植把他拨给了郑珉当个管事的,以后一直留在郑珉身边,照顾郑珉的衣食起居和人情往来。
郑瑜此次就带了萍芳一个丫鬟。萍芳的父母不在了,有个哥哥也已经成家,萍芳也没什么惦记的了,以后就跟着郑瑜留在京城。
其他随行人员把他们护送到京城再返回阳口镇。
郑瑜在马车上百无聊赖,窗外的风景看久了也都差不多。颠簸呀!龟速呀!才出发半日而已,她已经受不了了。郑瑜此时无比怀念上辈子的小汽车,实在不行,有辆电动车也行呀。
郑瑜郁闷的掀起车帘,“兄长,京城有多远呀?我们要几天才能到?”
“瑜儿马车坐累了吧?要不要停下休息一会?”郑珉骑在马上,低头看向妹妹。
郑瑜摇了摇头,“我不累,就是这马车太慢了,不知何时才能到了。”
“快马加鞭三天就到了,以我们现在的行程,总得有个十天左右吧。瑜儿别急,你没出过远门,这趟就当游山玩水了。来旺,还有多远到歇息的地方?”
来旺从后面催马赶上来,冲着马车弯了弯腰,“少爷,小姐,前面还有十里就到驿站了,我们到时正好能赶上用饭。”
“兄长,你带我骑马吧,我们先行一步,让这慢腾腾的马车随后跟来吧。”
郑珉无奈的笑了笑,交代了众人几句,把郑瑜抱上马背,一跃上马一溜烟跑没影了。来旺赶紧拍马追了上去。
初秋的正午,太阳还有些大,马儿沿着树荫夹道的土路朝前飞速狂奔。
近道的树木有序排列,野花摇曳。郑瑜微微闭上眼睛,感受着风吹过耳畔,带来阵阵花香,令人心醉神迷。果然不是马车中看到的风景所能比拟的。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走走停停,遇到迷人的风景就停下来游玩一番,郑珉又带着郑瑜骑了几回快马,让她这个不会骑马的人过足了纵横驰骋的瘾。
如此过了青州,进入了豫州地界。越往北走,天空渐渐辽阔高远,艳阳也多了几分温和、柔情。丝丝凉意的秋风吹黄了树上的叶子,有的绿中带黄,有的更是披上了火红的衣衫。
道路变得更加宽广了,车队和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郑瑜只能无聊的坐在马车里,和萍芳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哪家的马车真好看,哪家的侍卫真威风。
太阳落山之前,终于到达了驿站。驿站门前这条大路是南北主要通道,各地进京的人员车辆都要经过此地,所以占地极大。
今日在此歇息的车队也不少,来旺一番交涉,他们分到了一个偏远的独立小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