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余九龄把经过和李叱说了一遍,李叱笑的肚子都疼了,在余九龄脑壳上敲了一下:你别把人家气坏了。
余九龄撇嘴道:他确实活该啊,觉得我丑,也不看看他自己那模样......比我丑多了。
李叱道:瞎说,你哪里丑了,你是内敛之美。
余九龄嘿嘿笑起来。
李叱问:你说实话,人家给你玉佩的时候,你动心了没有
余九龄连连摇头:那绝对没有,我怎么可能对人家亲娘留下的遗物心动,但是我对那十几两碎银子真的动心了。
李叱道:此事万不可说出去,有辱我们门风。
余九龄嘿嘿笑起来,然后说道:看来那位节度使大人是诚心过来投靠,这是大好事。
李叱嗯了一声: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荆州,是双方将士之福,也是荆州百姓之福。
余九龄:打九百里的话,好像确实得稍微抓点紧,总不能吹出去的牛皮白吹了。
李叱哈哈大笑。
他回身对亲兵说道:去把尉迟光明请来。
不多时,尉迟光明急匆匆的赶来,见到李叱就要俯身行礼,又被李叱阻拦。
李叱笑道:你在朝廷里的那许多规矩,在咱们都不用,不是正式场合,不必行礼。
说完后指了指地图:跟我过来看。
尉迟光明连忙上前,顺着李叱的指点,看到了地图上已经标注出来的几个地方。
前边是鹰州,斥候打探消息回报,谢狄收拢了残兵败将在鹰州驻守,此地不算大城,我打算把攻城的事交给你。
尉迟光明知道这是必然的事,自己过来投靠,若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以后也会被人看不起。
宁王让他主攻,是给一个机会,让宁军上下将士们对他认可。
于是他抱拳道:臣这就回去整顿军备,明日就出兵去攻打鹰州。
你的人,远来劳顿,且都是新兵,刚到此地又要征战,心里也会不舒服。
李叱笑道:我让澹台将军分给你一军兵马,一万两千人,你带这一万两千人为主攻,你带来的队伍为后援策应。
尉迟光明连忙道:主攻,臣的人马,可用一战。
李叱道:还是让他们多休息,澹台将军分给你一军兵马之后,还会率军在一侧支援,这一战你为主将,军务上的事如此安排即可,不用再争。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看向尉迟光明:你给谢狄写信,他收到之后必会犹豫不决,你带着队伍在城外驻扎,给他施压。
尉迟光明抱拳:臣下遵命。
一天之后,尉迟光明带上澹台压境分给他的人马,再加上他自己的两万四千士兵,浩浩荡荡开向鹰州。
作为协同,澹台压境带着一万两千兵力在侧翼跟随,负责策应。
在尉迟光明的队伍出发两天之后,李叱带着大军也向南开拔,说了要去九百里外见谢秀,那就一定要在九百里外见谢秀。
十几天后,荆州军大营。
谢秀派栾唐去了宁王那边之后,也率军向北移动,若是宁王应允的话,他的队伍就可继续北上,与宁王前后夹击那支留守在河岸的天命军。
栾唐赶回来的半路遇到了荆州军,连忙进了大营去禀告消息。
将事情经过仔细说了一遍之后,谢秀忍不住微微皱眉,他在大帐里来来回回的踱步,表情显然有些不信。九百里......你刚才说,宁王手下现在有多少兵力
他驻足问了一句。
栾唐回答:属下进宁军大营之后仔细看过,数来数去,只数出来四军旗号,按照宁军一万两千人为一军的建制,推算宁军兵力绝不会有五万人。
谢秀脸色变幻,沉默片刻后说道: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