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密室玄霜
玉簪与那少的一块比划了一下,似乎粗细对的上,他微微颤抖着手将那玉簪顺着曲折的沟槽卡了上去,严丝合缝!只是,中间簪挺部位似乎高出了发髻太多,种云以为是没有卡到底的缘故,便试着用力往下一压,瞬间那玉簪下去少许,种云后退两步,这下整个石刻画完美无缺了。可是,这玉簪为何会在那和尚的手里呢?那和尚又是从哪里拿的这支玉簪呢?难道那和尚也来过此处?正自思索间,突然石刻画墙壁的后面传来一阵异响,“咔嚓咔嚓”的不间断的响着,似是铰链转动的声音,种云被这突然的响动吓了一跳,往后跃开两步。响声越来越大,最后传来“吧嗒”一声巨响,只见石刻画侧面的墙上闪出一个一人多高、三尺来宽的洞来!原来这是一个石门机关,种云将玉簪卡进凹槽,无意间启动了机关。
种云走到外间拿了火把,点着之后便往那密洞走去。站在洞口,一股难闻的气息扑鼻而来,种云直欲作呕,赶忙用手捂住口鼻,看来这密洞已不知多少年未打开了,是以里面空气如此难闻,种云只得在洞口等待里面气味儿散尽再进去。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里面的气味已经散尽,种云便举起火把往里面走去。刚进入密洞,是一道石廊,长约一丈,看不到人工打磨的痕迹,应是天然形成的,种云缓步走过石廊,来到了一座高大的洞窟。站在石廊尽头,只见这洞窟近似圆形,顶约五六丈高,周遭数十丈,靠近廊道一侧的墙壁角落里隐约有个类似灯台的东西。种云靠了过去,果然是灯台,用手抹了抹里面,竟然还有火油,他心中大喜,用火把往里探去,慢慢的,那灯芯点着了起来,周围慢慢亮了起来。种云心想,这么大的山洞肯定不止一个灯台,他顺着墙壁往里走,果然不远处又看到了一个,如此走了一圈,一共有六个灯台,其中一个灯台灯芯已经坏了,其余的都点着了。
随着灯芯越烧越大,洞内也变得渐渐清晰起来,然而,就在山洞中间被照亮的一刹那,种云看到一个人身穿斗篷背对着他盘膝坐在那里。种云吓得大叫一声,拔腿就往洞外跑去,手里火把也扔到了地上,然而他只顾跑没有注意脚下,一下子摔倒在地,恰好摔倒在那人面前。种云睁眼抬头的瞬间,恰好看到那人的脸,这一看不要紧,种云顿时吓了个半死,差点昏死过去!只见在他头顶上方,一具骷髅正望着他,种云吓得连滚带爬的靠到墙根,身上立时出了一身冷汗。
过了好一会儿,种云渐渐镇定下来,那斗篷下原来是一具骨骸。种云重新拿起火把在灯台上点着,挪动脚步向那骸骨走去,来到那骨骸面前,种云先是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小声道“前辈,我不是有意打搅你的,如有冒犯,还请原谅!”说罢,又重重磕了一个头。然后才慢慢站起身,举着火把慢慢往那人近前看去,只见那具骨骸身穿灰色斗篷,帽子戴在头上,盘膝打坐状坐着,在手边还放着一个卷轴状的东西。种云心下好奇,伸手拿了过来,只见是这卷轴似是兽皮所制,深黄色,有轻微的霉味儿,系着一根布条。种云轻轻一扯,那布条便散落一片,看来早已坏掉了,他吹了吹上面的尘土,将火把插在地上,缓缓展了开来,上面竟是一段文字。种云对着火光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
“余曾居庙堂之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奈何吾皇昏庸,奸臣当道,余报国无门,为民无路,不为朝廷所容。不得已退身江湖,醉心丹青剑法,欲苟且残生。幸遇梅霜,引为知已,归隐缥缈峰下。然好景不长,梅霜早去,徒留余一人!呜呼,欲随梅霜而去,奈何已誓约,如若不去,余心神已死!是以离此缥缈峰,暂寄孤山以磨年。临近命终,当归此处,如约梅霜。然,余本巴蜀,宗族之俗不可误。是以示意爱徒云,于踏云峰处让悬棺衣冠冢,以全宗族。余丹青小成,剑法平平,本欲弃之以绝江湖,然转念思之,乃余与霜共名尔,传至后世,或有所用,是以刻画在此,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