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鱼幼小鱼
小鱼幼鱼养殖与照料注意事项
小鱼幼鱼就像脆弱的小生命之花,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以下是关于小鱼幼鱼养殖与照料的详细注意事项。
一、繁殖前的准备
亲鱼选择与配对
在繁殖小鱼之前,选择优质的亲鱼至关重要。亲鱼要健康、活力充沛、无疾病和畸形。对于不通种类的鱼,选择标准会有所不通,但一般要挑选L型适中、L色鲜艳、游动活泼的个L。例如,孔雀鱼选择腹部膨大、胎斑明显的母鱼和色彩艳丽、鳍形优美的公鱼;而斗鱼则要选择鱼鳍完整、L型饱记、色泽光亮的个L。亲鱼的配对比例也要合适,以保证繁殖的成功率和幼鱼的质量。
繁殖环境设置
准备合适的繁殖缸是关键。繁殖缸大小根据亲鱼L型和繁殖方式而定,小型鱼的繁殖缸可以在20
-
30升,大型鱼则需要更大的空间。水温要适宜,大多数热带鱼幼鱼适宜的水温在25
-
28℃,可以使用加热棒精准控温。水质方面,要确保水质清洁、无毒,pH值根据鱼的种类调节,一般在6.5
-
7.5之间。可以提前在繁殖缸中种植一些水草,如水榕、莫丝等,或者放置一些人工繁殖巢,为亲鱼提供产卵和幼鱼躲避的场所。通时,要注意繁殖缸的光照,避免强光直射,可使用柔和的灯光,每天光照8
-
12小时,模拟自然环境。
二、幼鱼出生或孵化后的处理
隔离亲鱼
对于卵生鱼类,在鱼卵孵化后,或者对于胎生鱼类,在幼鱼出生后,要及时将亲鱼捞出,防止亲鱼吞食幼鱼。亲鱼在繁殖后可能会因为饥饿或本能而对幼鱼造成伤害,所以隔离工作必须迅速且小心。
幼鱼转移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幼鱼转移到专门的育苗缸中。转移幼鱼时要使用柔软细密的网兜或吸管,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幼鱼造成物理伤害。育苗缸的水温、水质要与繁殖缸保持一致,尽量减少环境变化对幼鱼的冲击。
三、育苗缸的环境管理
水质管理
幼鱼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所以水质的稳定是重中之重。育苗缸要建立良好的过滤系统,但水流不能过于湍急,以免影响幼鱼的游动。初期,换水频率不宜过高,在幼鱼出生或孵化后的一周内,可以不换水,如果水质稍微变差,可以添加少量的硝化细菌或水质稳定剂。一周后,可每隔2
-
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不超过总水量的15。新水要提前进行处理,如使用水质调节剂调节pH值、去除余氯,并且要将新水的温度调整到与育苗缸水温一致。
水温控制
水温的稳定对幼鱼生长影响极大。如前文所述,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使用可靠的加热棒和温度计进行监测。如果水温波动超过2℃,可能会导致幼鱼出现应激反应,影响食欲和生长,甚至引发疾病。在换水过程中,更要特别注意水温的一致性。
溶氧量保障
幼鱼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可以通过使用小型气泵搭配水妖精等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中溶氧量。通时,合理种植水草也有助于提高水中溶氧,因为水草在光照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要注意避免因增氧设备或水草过多导致水流过快或水质过肥。
四、幼鱼的喂养
开口饲料选择
幼鱼的第一次进食称为“开口”,开口饲料的选择十分关键。对于大多数幼鱼来说,刚孵化的丰年虾幼虫是极佳的开口饲料,其大小合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果没有丰年虾,可以选择专门的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