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4章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

    “康承训败了?”

    元宵节后,当走出长安,准备看看长安附近百姓分地情况的刘继隆被高淮快马追上,并从他口中得知此事时,不免略微有些错愕。

    不过他也只是错愕瞬间,便重新恢复了正常。

    以他对历史上黄巢的熟悉程度,黄巢竟然能正面击败淮南、天平等镇官军,这着实令他刮目相看,不过也仅仅如此。

    于他而言,只要二十六万兵马训练差不多,再将各处官道重新修葺扩宽,以此保障日后出兵粮草能跟上的话,这天下轻易可取。

    虽说汉军治下疆域看似不小,仿佛顷刻间就能攻入关东,一统天下,但摆在刘继隆面前的还是内政问题。

    单说从关中出兵,想要占据河淮两道,这补给线便足有两千余里长。

    河淮两道经过兵灾、蝗灾和黄河决堤、大旱等灾难后,生产已然被破坏七七八八,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流寇。

    自己挥师东进,民夫的事情倒是不用担心,可粮食转运的问题却摆在眼前。

    此前从陇右向关中、三川打,由于关中和三川富庶,故此汉军越打越富。

    但若是从关中出兵河淮,这就不能通过缴获来解决汉军粮草了。

    从关中出兵,哪怕只有一千里的补给线,每名兵卒所需民夫也在五到十名之数。

    单民夫路上人吃马嚼,便是所出战兵的五到十倍之数。

    若是官道出现坍塌等问题,动则拖延十天半个月,而前线的军队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因此在内政没有修好的前提下,刘继隆还是宁愿再等一年。

    想到这里,刘继隆主动开口向高淮吩咐道:“这黄巢有几分智慧,且看看他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是!”高淮应下,而刘继隆也看向了赵英:“走吧。”

    赵英颔首,随后与刘继隆策马向北而去。

    不多时,二人策马来到渭河南岸,但见宽阔五六十丈的渭河阻挡去路,但赵英却早早安排好了游船护送他们北上咸阳。

    半个时辰过去,百余名精骑便抵达渭水北岸,而刘继隆也开始打量起了“咸阳原”。

    咸阳原位于长安以北,其原西起武功漆水河畔,东至泾渭交汇处,面积二百余万亩,埋葬着秦汉隋唐等数十位帝王诸侯。

    正因如此,凡富豪权贵者,尽皆在此购置屋舍田地,而汉军攻破长安后,此地无主之地也属最多。

    咸阳原上生活四十余万百姓,刘继隆今日到来,便是想看看这些百姓的生活如何。

    百余名卸甲后的精骑护卫刘继隆登上咸阳原,无需刻意找人询问,只要走走逛逛,便可知道如今百姓的生活情况。

    走在官道上,两侧尽是开垦的土地,基本都是水浇田,但十分肥沃。

    眼下虽然刚过元宵,但农活却已经开始了。

    田间的百姓,相较于汉军攻入关中前,脸上的笑脸无疑更多,远远见到他们,却也并不害怕,甚至会在他们驻足时招手。

    不少早起干完活的农民走在官道上,虽然也会沿着一侧行走,但看向他们的目光,都是好奇与探索的目光。

    近距离对视时,刘继隆可以看见他们脸上多了些肉,原本营养不良造成的枯黄,此刻也变淡了几分。

    只是一次“公平”秋收,关中百姓的生活,便肉眼可见的变好了许多。

    生活好了,没有那么大压力了,精神面貌也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

    从大人到孩童,他们都仿佛“活”过来了一般。

    “把人分出去,仔细打探着咸阳周围几个乡的百姓,每户每口都分到了多少田亩,有没有官吏烂收税的情况。”

    “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义非唐简介 >归义非唐目录 > 第434章 苦练内功(万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