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63章 红指印的族谱
老与现代正以奇妙的方式共存,而九十二岁的务婆,就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活桥梁。

    考察日定在十月十五,正是苗家的"吃新节"。龙安心计划让专家们体验最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务婆主持祭祀仪式,村民表演传统歌舞,当然还有合作社的"十二个太阳"果脯和古歌文创产品展示。

    一切都在有序准备中,直到考察前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打乱了计划。连续两天的降雨让进村的路泥泞不堪,更糟的是,务婆因为冒雨采药发起了高烧。

    龙安心冒雨去看望老人时,她正躺在床上,额头滚烫,却坚持要起来练习普通话。

    "别急,婆婆,"龙安心按住她,"先把病养好。考察可以改期"

    "不行,"务婆虚弱但坚定地说,"歌师答应了的事,死也要做到。"

    她让龙安心从床下拖出一个旧木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几十个笔记本——那是务婆几十年来记录的古歌歌词,用汉字和苗语符号混合书写。

    "拿着,"她递给龙安心最上面那本,"这是我整理的《祭祀歌》全本,考察用得上"

    龙安心接过笔记本,发现扉页上贴着一张老照片:一个苗族少女站在鼓楼前,手里捧着什么。照片已经发黄,但少女眼中的光芒依然清晰可见。

    "这是"

    "我十六岁,"务婆的声音带着怀念,"那天是我第一次独立主持鼓藏节祭祀。手里捧的是牛角杯"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日期:1946年秋。龙安心突然意识到,这张泛黄的照片,可能就是务婆唯一一张年轻时的影像,也是她能提供的"传承证明"中最接近官方要求的一份。

    "婆婆,这张照片能借我用一下吗?考察结束就还您。"

    务婆点点头,闭上眼睛。龙安心小心地将照片夹进笔记本,冒雨返回合作社。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他想起了务婆的那个红指印,想起了她说的"纸会烂,但手印不会变"。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九十二岁的老歌师用最原始的方式,为自己的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考察能否通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记得,有人传承,有人愿意为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作证。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63章 红指印的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