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古树铜锣
王科长不为所动:"老人家,我理解你们的感情。但枯树随时可能倒塌,万一砸到人"
"不会倒!"一个寨老激动地说,"树里有铜锣!雷公都不敢劈!"
"铜锣?"龙安心和张明异口同声地问。
王科长显然把这当成迷信,摇摇头示意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眼看冲突一触即发,龙安心突然站出来:"王科长,根据《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第七条,树龄超过五百年的古树,即使死亡也要省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砍伐。我们已经提交了申请"
"我知道你们的申请,"王科长打断他,"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这棵树就在鼓楼旁,太危险了。"
"那至少给我们一天时间,"龙安心急中生智,"让我们做个告别仪式。您知道,这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很重要"
也许是"少数民族文化"几个字起了作用,王科长勉强同意推迟到下午三点,但强调"一分钟都不能多"。
林业局的人一走,龙安心立刻转向阿公:"您刚才说的铜锣是怎么回事?"
阿公的神情变得神秘:"老辈人说歌师往树洞里埋过铜锣震得住山神"
"什么时候的事?"
"最早是清代后来1958年又放过一次"
龙安心的心跳加快了。如果树里真有文物,或许能触发《文物保护法》,为古树争取更多时间!
"得进去看看,"他指着那个大树洞,"张明,你有手电吗?"
树洞内部比想象中宽敞,足够一个成年人弯腰行走。龙安心打头,张明紧随其后,吴晓梅也跟了进来。洞壁上的"血迹"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空气中弥漫着腐朽与某种奇异香料混合的气味。
"看那里!"吴晓梅突然指向洞壁一处凹陷。龙安心凑近,果然看到一块金属边缘露在木质部外。他们小心清理周围的腐木,渐渐露出一个圆形铜器的轮廓——确实是一面铜锣,直径约三十厘米,被竖直插入树身,只露出一小部分。
"真的存在"张明惊讶得忘了拍照。
龙安心小心触摸铜锣边缘,发现上面刻有花纹和文字。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轻轻拨动时,铜锣竟然发出低沉的嗡鸣,震得树洞内的空气都在微微颤动。
"别动!"吴晓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阿公说铜锣响,山神醒"
他们退出树洞,将发现告诉阿公。老人激动得双手发抖,立刻让吴晓梅去请务婆——全寨只有她懂得"藏锣祈愿"的全部规矩。
务婆是被孙辈用竹椅抬来的。自从上次大病,她已经很少出门。但听到"铜锣"二字,老人坚持亲自到场。她虚弱但清晰地解释:这是苗族古老的"藏锣祈愿"习俗,认为铜锣的震动能唤醒山神,保佑风调雨顺。历史上每逢大灾,歌师就会在古树或巨石中藏锣祈福。
"1958年"务婆用苗语慢慢讲述,吴晓梅翻译,"大旱,庄稼绝收我和阿爸把家里最后一面铜锣藏进树洞七天后,雷雨来了,只有这棵树周围下雨"
张明小声对龙安心说:"可能是巧合或者是局部小气候"
"不管是不是巧合,"龙安心已经拿出手机,"这面铜锣至少是1958年的文物,可能更早。根据《文物保护法》,发现文物必须立即报告,现场保护!"
县文物局的人比林业局来得还快。一个小时后,两辆白色suv驶入寨子,下来五六个戴着白手套、提着工具箱的专业人员。带队的李研究员是个满头银发的学者,一听说是"藏锣祈愿"的铜锣,眼睛立刻亮了。
"我在文献上看过记载!"他兴奋地说,"苗族古俗认为特定的声波频率能沟通神灵没想到真有实物!"
文物保护程序立即启动。李研究员看了龙安心拍的铜锣照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