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纹样密码
校?"
"教他们认纹样里的数学,"她眼中闪着狡黠的光,"你不是常说那些菱形符合什么数列吗?"
次日清晨,龙安心站在村小唯一的教室里,面对二十多个年龄不一的孩子,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文化断层"。这些穿着校服、玩着智能手机的苗族孩子,对自己民族纹样中的数学奥秘一无所知。
"谁知道这个图案叫什么?"他举起一块标准菱形纹绣片。
沉默。终于,一个戴眼镜的男孩怯生生举手:"数学课上见过像平行四边形?"
"在苗语里它叫阿榜的田,"龙安心切换ppt,展示一张航拍梯田照片,"看,是不是很像?"
孩子们发出"哇"的惊叹。龙安心趁机引入斐波那契数列——用树枝代表数字,在黑板画出著名的兔子繁殖图,然后神奇地将它与纹样中的菱形增长模式对应起来。
"1,1,2,3,5,8每个数都是前两个的和,"他指着纹样中心向外扩散的图案,"你们的祖先一千年前就用绣花记录这个规律了!"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开始在自己衣服上寻找隐藏的数列,甚至有个女孩发现教室墙上的苗族挂饰中也有类似模式。龙安心正打算深入讲解黄金分割,教室门突然被推开。
"龙老师,"校长——一位戴眼镜的汉族中年男子——神色紧张地走进来,"教育局来检查,请您呃,用普通话教学。"
龙安心这才意识到自己全程在用苗语讲解。他刚想解释有几个低年级孩子听不懂汉语,检查团已经鱼贯而入——三位穿着正装的官员,胸前别着工作牌。
"继续,继续,"领头的那位和蔼地说,"我们就是看看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创新。"
龙安心硬着头皮切回普通话。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刚才还踊跃互动的孩子们突然变得拘谨,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像蚊子叫,连那个眼镜男孩也支支吾吾起来。
"同学们,"龙安心灵机一动,"谁能用苗语说说斐波那契数列在纹样中的应用?"
教室瞬间炸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苗语夹杂着汉语,有的甚至跑到黑板前指指点点。检查团成员面面相觑,但孩子们的热情显然感染了他们,领头的那位竟然掏出手机开始录像。
"很有意思的教学方法,"课后,检查团长评价道,"但考试要用普通话,这点不能变。"
等官员们离开,校长擦着汗道歉:"对不起啊龙老师,上面有规定"
"我理解,"龙安心收起教具,"但您不觉得奇怪吗?孩子们用母语思维更活跃。"
校长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五年前有个苗语教学试点,后来唉,不说了。您下周还能来上课吗?"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脑海里回荡着孩子们用苗语数数的声音。他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丢了语言就丢了根。"当时他以为只是老人家的怀旧,现在才明白其中的警示。
合作社里,古法小组的工作进展缓慢。阿彩已经拆了三次线,还是无法达到务婆的标准;另外几位绣娘也频频抱怨眼睛酸痛。只有务婆安静地坐在角落,一针一线地绣着"鱼子地",佝偻的背影如同一座古老的钟表,以另一种节奏走动。
"怎么样?"吴晓梅递来一杯茶,轻声问。
龙安心摇摇头:"比想象的难。不是技术问题,是"他指了指太阳穴,"思维模式变了。现代人习惯直线、捷径,而古法纹样是循环的、螺旋的,像"
"像山坡上的梯田,"吴晓梅接话,"没有真正的和终点。"
她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是她尝试将斐波那契数列转化为新纹样的设计图。龙安心惊讶地发现,这些既非完全传统,也不是简单现代,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