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2章 代际断层
小心翼翼地检查绣片:"如果是完整作品,按这种工艺水准馆里可以给到每件三千元左右。当然,要经过专家委员会评估。"

    吴晓梅倒吸一口冷气——这是合作社普通绣品的十倍价格。但龙安心似乎并不满足:"如果有配套的文化解读呢?比如纹样中的数学原理,或者口述历史记录?"

    "那可以考虑纳入特别收藏,"周馆长的声音兴奋起来,"最高八千到一万!省里正在筹建非遗数字库,这类活态文化正是稀缺资源!"

    回程的火车上,吴晓梅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突然问道:"你早就知道能卖这么贵?"

    龙安心摇摇头:"我只是赌一把。城里人愿意花大钱买名牌包,为什么不能为真正的艺术买单?"

    "但务婆一个月最多绣两件"

    "所以需要分级。"龙安心打开笔记本,画出金字塔模型,"顶层是务婆这样的国宝级作品,走博物馆和收藏家路线;中间层是简化古法,卖给真正懂行的文化爱好者;底层才是普通旅游纪念品。"

    吴晓梅若有所思:"就像老枫香树结的籽,有的落在根边,有的被鸟带到远方?"

    这个诗意的比喻让龙安心心头一暖。他想起父亲常说的"物各有价,人各有志",突然明白了其中深意——不是所有东西都该被市场化,但真正的价值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二天一早,龙安心召集全体社员开会。投影仪上显示着省博物馆的收购意向书,以及他连夜设计的"三级产品体系"。阿彩等人虽然来了,但脸上写满怀疑。

    "说白了就是让我们当廉价劳动力,"她小声对同伴说,"好东西都让务婆做。"

    龙安心早有准备。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吴晓梅设计的"新古典"系列——将传统纹样的核心元素简化重组,既保留文化基因,又适合量产。

    "这些算中级品,"他指着效果图,"阿彩你们组负责,工费是普通款的三倍。"

    年轻女孩们凑近细看,表情渐渐松动。这些设计虽然基于古法,但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比如将"鱼子地"纹简化为几何线条,或者用渐变色彩表现星辰纹。

    "那还去县城应聘吗?"圆脸女孩怯生生地问。

    阿彩咬着下唇,突然指向金字塔顶端:"那个级别,我们永远没机会做?"

    "当然有机会,"吴晓梅接过话头,"但得先证明自己能做好中级。就像"她想了想,"先学会走,再学跑。"

    会议结束时,大部分年轻绣娘选择了留下,只有阿彩和另一个女孩坚持要走。龙安心如约写了推荐信,但在她们离开前,邀请所有人参观务婆的工作台。

    老人家正在绣一幅新作品,这次是照片上务努嘎银冠的纹样。即使是最叛逆的年轻人,也被那精妙绝伦的工艺震撼——银线在黑色缎面上勾勒出层层叠叠的星辰,每一颗都微微凸起,仿佛真能摘下来。

    "我十六岁绣嫁衣,"务婆突然用汉语说,眼睛仍盯着针尖,"三天三夜不吃不睡。绣完昏死过去,梦里还听见针脚声。"

    她抬起头,浑浊的目光扫过每个年轻面孔:"现在你们有电灯,有细针,有好线却嫌三天太长。"

    阿彩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牛仔裤上的破洞,那是时髦的做旧设计,但此刻显得格外刺眼。她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快步离去。

    风波暂时平息,但龙安心知道根本问题还在。下午,他如约来到村小,准备上第二节"纹样数学课"。教室里比上次热闹多了,不仅坐满了学生,还有几位绣娘和寨老。

    "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龙安心在黑板上画出经典的斐波那契螺旋,"看看它藏在哪些纹样里。"

    孩子们踊跃发言,很快在五种传统纹样中发现了类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122章 代际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