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2章 代际断层
的数学结构。最令人惊喜的是,当龙安心要求他们用苗语描述这些发现时,表达反而比汉语更精准生动。

    "苗语的转圈圈大比螺旋递增更形象!"眼镜男孩兴奋地喊道。

    正当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校长再次慌张地冲进来:"教育局电话!说有人举报我们用苗语教数学"

    龙安心这才注意到后排有个陌生男子在偷偷录像。检查团明明上周才来过,这种"回马枪"明显是刻意针对。

    "同学们,"龙安心平静地说,"谁能用汉语向这位先生解释你们的发现?"

    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像被施了定身术,连最活泼的眼镜男孩也低下头。录像的男子得意地扬起嘴角。

    僵持之际,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后门传来:"我来翻译。"

    务婆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来,银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先是用苗语问了一个问题,眼镜男孩立刻举手回答;然后老人家转向录像者,用流利的汉语转述:"他说星辰纹的每个菱形都比前一个大一点,就像兔子生崽,越生越多。"

    男子尴尬地放下手机。务婆继续道:"我六岁学绣花,歌师唱数,我们绣数。现在歌师死了,数还在纹样里。"她锐利的目光直视对方,"不让用苗语,是想让娃娃们变成瞎子摸象?"

    这番话说得极重,校长急得直搓手。但奇怪的是,录像的男子反而收起敌意,恭敬地向务婆鞠了一躬:"老人家,我是民族大学的调研员,刚才是测试反应。您的观点很有价值。"

    原来这是杨教授安排的"暗访",目的是收集双语教学的真实案例。龙安心松了口气,但更深层的忧虑挥之不去——文化传承不能总靠这种"奇招",需要系统性支持。

    放学后,龙安心独自留在教室整理资料。窗外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他们用苗语编了首新儿歌:"一二三,鱼子地;五六七,星辰转"将数学概念与传统纹样完美融合。

    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像阿彩一样,被物质诱惑冲淡文化认同,今天的一切努力是否白费?龙安心想起社会学课本上的"文化贴现"理论——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价值会不断贬值。但苗族纹样中蕴含的数学智慧,明明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适性啊。

    "还没走?"吴晓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个饭盒,"阿妈做的酸汤鱼。"

    两人坐在教室角落安静地吃饭。夕阳透过窗棂,在吴晓梅的侧脸投下细碎的光斑。龙安心注意到她今天的银饰特别精致,是一串小小的星辰纹耳坠,随着咀嚼轻轻晃动。

    "新耳环?"他随口问。

    吴晓梅的筷子顿了一下:"阿爸给的嫁妆我是说,他攒的银料多了就打些小物件"

    这个拙劣的掩饰让两人都红了脸。龙安心急忙转移话题:"对了,务婆今天太帅了!她汉语这么好?"

    "她年轻时是寨里少有的双舌人,能给工作队当翻译。"吴晓梅的眼神黯淡下来,"文革时差点因为这被批斗,后来几十年都不说汉语了。"

    龙安心想起务婆被绑在树上淋雨的往事,突然明白她今天的出面多么不易。那不仅是为了保护一堂课,更是一种跨越伤痛的和解。

    饭后,他们回到合作社继续工作。龙安心负责设计新的产品目录,吴晓梅则试验将斐波那契数列转化为刺绣纹样。夜深人静时,针线穿梭的声音像某种古老的密语。

    "嘶——"龙安心不小心被绣针扎了手指,血珠立刻冒出来。

    "别动。"吴晓梅放下活计,抓过他的手。

    她的动作比上次更加自然,但耳根依然泛红。发夹精准地挑出刺入皮肤的断针,然后是一块浸了药酒的棉球。龙安心疼得龇牙咧嘴,却注意到吴晓梅手腕内侧有个新鲜的针眼——显然她也在偷偷练习复杂纹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简介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目录 > 第122章 代际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