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款香水。
当他颤抖着按下关门键时,指尖触到某种纤维物质。缩回手一看,掌纹间缠绕着三根亚麻色长发,与母亲梳妆台首饰盒里珍藏的发束如出一辙。
手机再次震动。徐璐发来文档修订批注,点开的瞬间林深如遭雷击——校对稿空白处布满细密的齿痕,像是某种啮齿类动物留下的咬痕。这些痕迹与警方档案里母亲失踪现场的指骨啃食印记完全重合,连臼齿间距都分毫不差。
雨声忽然变得密集。林深转身时撞倒衣帽架,母亲留下的米色风衣滑落在地。当他拾起衣服时,一张泛黄的电车票从内袋飘出,票面边缘的褐色污渍在灯光下泛着诡异光泽。
15路
虹口公园→提篮桥
2003.10.17
22:30
海关大钟的报时声穿透雨幕。林深攥着车票冲向书房,却踩到满地散落的稿纸。打印机仍在疯狂吐纸,最新一页只有血红的五个字:
**游戏开始了**
虎斑猫的尖叫与电梯轰鸣同时炸响。黄铜指针最终停在13层,显示屏迸出电火花,将整个楼道染成猩红。林深摸到后颈的疤痕,那里正渗出温热的液体,带着福尔马林的刺鼻气息。
第二章
重叠的齿痕
虎斑猫的背脊弓成一道警戒的弧线,金瞳倒映着打印机吐出的血色文字。林深伸手去抓飘落的A4纸时,发现纸面温度异常冰凉,仿佛刚从冷柜取出。油墨在潮湿空气里晕染开来,将你应该记得那个雨天的雨字洇成母亲苍白的面容。
**咚——**
电梯井深处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林深冲向猫眼,黄铜指针在12与13之间震颤的频率,竟与文档里描写的尸体脉搏衰减节奏完全同步。显示屏的绿光渗出血丝,沿着瓷砖缝隙蜿蜒成树状图——正是母亲失踪案卷宗里的现场血迹分布图。
谁在搞鬼!他踹向电梯门,意大利进口的牛皮鞋头传来反作用力的钝痛。轿厢镜面突然浮现水雾,某种尖锐物正在玻璃上划刻。当水珠滚落时,林深看清了那个符号:,医疗杖标志下方叠着15路电车的剪影。
手机在裤袋里疯狂震动。徐璐发来的校对稿批注中,那些啮齿类齿痕正随着电波干扰扭曲变形。林深将图片放大到像素级别,突然发现齿印间隙藏着更细微的刻痕——是摩斯电码!
当他用修图软件增强对比度时,书房吊灯骤灭。应急灯亮起的瞬间,虎斑猫的尖爪划过墙纸,撕开一道三指宽的裂缝。霉斑剥落处露出深褐色的旧报纸,2003年10月18日的《新民晚报》头版标题在手机闪光灯下触目惊心:《知名女作家失踪案出现重大突破,电车票检测出第二人DNA》。
林深的心脏几乎冲破肋骨。当年警方从未对外公布这个细节,此刻泛黄的报纸却清晰记载着:在电车票边缘检测到不属于林美兰的皮肤组织,经比对与1987年纺织厂女工自杀案证物高度吻合...
打印机再度启动。新吐出的纸张上,血色文字正在融化成液滴:
**她们在枕木下歌唱**
**三十三双绣花鞋**
**等着你**
腥甜味突然浓烈如实质。林深踉跄着扶住书柜,指尖触到某本精装书的异常凸起——1985年版《上海电车史》的书脊里嵌着枚铜制车票夹。当他用颤抖的手指撬开夹层时,两张泛黄的照片滑落在地。
第一张是母亲站在虹口公园站牌下的工作照,日期标注着2003.10.17
21:45。第二张让他血液凝固: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昏黄路灯,站牌却变成沪东纺织厂,日期倒退至1987.04.12。更诡异的是,两张照片的柏油路面裂缝完全一致,连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