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你能教我东北话吗

    邵洪洋和王秀芬相视一笑。就在两周前,他们的儿子还因为口音被嘲笑;现在,这反而成了他的特色。

    周末,公司突然通知邵洪洋加班——一个美国影视公司来谈合作,需要他做陪同翻译。出乎意料的是,杨明也被安排一起。

    项目是关于一部在中国取景的电影,美方希望加入更多本土元素。会谈中,当美方导演问到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时,上海这边的制片人开始用华丽的辞藻描述田园风光。

    邵洪洋忍不住小声对杨明说:这说得也太假了,农村哪有这么光鲜...

    杨明难得地笑了:那你觉得该怎么表达

    邵洪洋想了想,举手示意:May

    I

    add

    something

    as

    a

    native

    rural

    ese

    得到允许后,他用英语直接向导演描述:中国农村不是明信片上的风景画。它有粪土的味道,有蚊虫的叮咬,但也有邻里间借一碗酱油的情谊,有丰收时全村的欢腾...

    导演眼睛一亮:Exactly

    what

    we

    need!

    你能做我们的文化顾问吗

    回公司的路上,杨明突然说:邵哥,我有点明白王总为什么招你了。

    邵洪洋一愣——这是杨明第一次叫他哥。

    我们这些学院派太拘泥于字面意思了,杨明推了推眼镜,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桥梁。

    从那天起,公司给邵洪洋安排了新的工作方向——文化咨询翻译。杨明主动提出每周抽时间帮他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他也经常帮同事们理解那些课本上没有的民间表达。

    一个月后,公司年会上,王总监宣布邵洪洋转为正式员工,并涨薪30%。更令人惊喜的是,王秀芬的小生意也被写进了公司简报——员工家属创业典范。

    回家的路上,夫妻俩沿着黄浦江散步。夜风拂过脸庞,对岸的霓虹倒映在水面上,像一幅流动的画。

    洪洋,王秀芬突然问,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个翻译,还是个农民

    邵洪洋想了想,指向江心一艘亮着灯的游轮:你看那船,走得再远,不也得锚定在什么地方吗俺就是那船,上海给了俺方向,可根还在东北的黑土里。

    王秀芬靠在他肩上:俺现在觉得,当个新上海人也不错。今天李姐说,要介绍俺去社区教大妈们腌酸菜呢!

    邵洪洋大笑,笑声融入这座城市的夜色中。他想起了詹姆斯常说的话:最棒的翻译不是最精准的,而是最能连接人心的。也许生活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里,而是你如何在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东北翻译官简介 >东北翻译官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