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遍重复。
三个小时过去,邵洪洋才勉强做完一份简单的PPT。看着詹姆斯检查时皱起的眉头,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没关系,第一次都这样。詹姆斯安慰他,走,我们去市场转转,换换心情。
菜市场是邵洪洋熟悉的地方。他熟门熟路地带詹姆斯来到最好的肉摊前:老王,给俺切二斤五花肉,要肥瘦相间的!
好嘞!哟,洪洋,听说你给老外当上翻译了老王一边切肉一边打趣。
啥翻译啊,就是帮忙打个杂。邵洪洋不好意思地笑笑,转头用蹩脚英语向詹姆斯解释五花肉怎么做好吃。
走到蔬菜摊,詹姆斯看中了一筐西红柿:How
much
十块钱三斤!摊主大妈嗓门洪亮。
詹姆斯皱眉:太贵了!市场价应该是十块钱四斤。
大妈一愣,没想到老外这么懂行。邵洪洋赶紧打圆场:大姐,这是俺老板,给便宜点呗以后常来买!
洪洋都开口了,那就十块钱四斤吧!大妈笑着装袋,小声问,这老外咋这么会砍价
邵洪洋乐了:人家在中国待了五年了,精着呢!
回公寓的路上,詹姆斯突然说:邵,你知道我最欣赏你什么吗
邵洪洋摇摇头。
你有一种...怎么说,天然的沟通能力。詹姆斯思考着措辞,刚才在市场,你能让那个摊主心甘情愿降价,这就是本事。
邵洪洋挠挠头:这不就是唠嗑嘛,俺们东北人都会。
不,这是一种天赋。詹姆斯认真地说,语言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更是人与人的连接。你有这种连接的能力。
邵洪洋听得半懂不懂,但心里暖烘烘的。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有天赋。
下午的听课让邵洪洋大开眼界。詹姆斯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中文讲解英美文化差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邵洪洋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很多专业词汇听不懂,但他发现詹姆斯的教学方法很有意思——经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抽象概念。
比如英国人常说Its
not
bad,字面意思是不错,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觉得非常棒!詹姆斯在黑板上画了个表情包,逗得全班大笑。
邵洪洋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跟詹姆斯聊天时,也经常用这种打比方的方式解释东北话。原来这就是教学技巧啊!
晚上处理邮件时,邵洪洋遇到了大麻烦。詹姆斯让他帮忙回复几封简单的邮件,可他连键盘字母都认不全,打字跟鸡啄米似的。
别急,慢慢来。詹姆斯搬来椅子坐在他旁边,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
那天晚上,邵洪洋熬到凌晨一点,才勉强完成工作。躺在床上,他浑身酸痛,脑子却异常清醒。这份工作远比他想象的难,但奇怪的是,他并不想放弃。詹姆斯那句你有天赋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悄悄发了芽。
第二天一早,邵洪洋就爬起来,偷偷跑到学校小树林里背单词。他自制了一个小本子,左边写英文,右边写中文发音和意思。puter—靠母批特—电脑Email—伊妹儿—电子邮件...用这种土办法,他硬是记下了二十多个工作常用词。
一周过去,邵洪洋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他学会了用电脑基本操作,能独立完成简单的PPT,甚至能帮詹姆斯修改学生作业中的语法错误——当然是用中文标注,再由詹姆斯翻译成英文。
周五下班前,詹姆斯递给他一个信封:这是你的第一周工资,按日结算的。
邵洪洋打开一看,整整一千元!比他预想的还多。
詹姆斯老师,这...
你值得这些。詹姆斯笑着说,周末好好休息,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