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有了希望,就再无难事
有了希望,就再无难事
相比于对待崇祯的态度,对待永历帝的态度老朱就温和许多。
没办法。
崇祯那厮是明明大权在握,却骚操作不断,以至于搞得国家乌烟瘴气,最后被起义军推翻,亡国的责任占了不少。
而永历帝就很大程度与他无关了,一生都是个傀儡,到处东躲西藏,跟过街老鼠一样,十分凄惨。
并且他为人虽然软弱无能,但性格还是很仁慈宽厚,逃到西南的那段时间对治下百姓不错,以至于当时西南百姓对他以及黔国公沐天波都很拥戴。
在永历后期云南贵州很多土司起义反抗吴三桂,就是在于吴三桂在西南横征暴敛,与永历对比之下,把他们都逼成了大明的忠臣。
因此老朱不可能把责任推到永历帝头上,最多说他平庸,没有如光武帝刘秀那样可以力挽狂澜,再造大明的能力。
不过也正是如此,永历帝也不能继续当皇帝了。
事实上老朱也不想换人,换皇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朱自己就是皇帝,明白要想统治,就必须保证大明朱家皇室的威严,皇帝岂能说换就换?
哪怕他是老祖宗,确实可以想换就换。但也需要有理由,不然毫无理由地换人,天下人只会同情朱由榔。
但确实没办法。
乱世之中,需要的是英明能干的雄主,朱由榔性格懦弱才能平庸,若是和平时期或许正好,可在这种时候实在担不起大任。
因而也只能这样。
新皇帝的人选早就定下来了,就是朱云峰的祖宗朱慈焙。
朱慈焙虽然不知道有没有雄主才能,但凭他能够在满清的残酷统治下逃之夭夭,而且躲入深山老林里开创一个家族,也算是小有本事。
至少在内政方面肯定不弱,深谋远虑,精打细算,会过日子。
而且他出身于老朱家底层,本质上已经是底层老百姓,在与底层共情以及小人物的智慧方面绝对不会弱。
如果有一天能够荣登高位,不敢说能像刘邦或者老朱这样同样出身底层的皇帝干一番大事。
但守成稳定,保境息民还是能够做到,不至于出现混乱的局面。
事情便也这样确定好。
换皇帝是件大事,又得昭告天下。
同时还得把老朱过来的消息传出去,以此振奋人心。
当下老朱也不再迟疑,令人把事情传播出去。
八月份云南这边老朱加班加点,从现代运来大量物资,准备北伐事宜。
满清那边则还在路上。
重兵围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古代社会,交通不发达,需要调集大量粮草。
也就是明末清初,生产力以及社会工具一定程度上进步了许多。
换了唐汉时期,要想开启一场人数超过二十万的大战,光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可能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
鞑子从七月中旬得到消息,筹备各类粮草辎重,到八月下旬的时候,主力才从北京南下至湖北。
之后直到九月份底,近十月份才过三峡进入四川,杀奔重庆。
此时老朱早就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物资囤积工作,并且做好了战略部署,准备对清军进行迎头痛击。
便也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太祖朱元璋下凡救世,于西南造再大明的消息风靡全国。
这可不是口口相传的消息,而是老朱令人用打印机,亲自撰写了一份讨清檄文,多达三千余字,上面甚至还盖了玉玺,以及他宝像庄严的照片。
通过打印机复印了得有几百万份,派遣云南贵州等地的抗清义士潜入各地,将这些檄文到处分发,或趁夜张贴,或交予抗清义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