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只要签字,你就能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设计师。
俞景川的目光落在合同角落的条款上,那里写着需去除所有文化符号。他想起父亲在展览上局促的身影,想起周鹤年墓前闪烁的玻璃城堡,还有那些在公益课堂上用碎玻璃画出梦想的孩子们。对不起,他将合同推回去,这座桥属于世界,不属于资本。
这个决定让他陷入舆论漩涡。有人赞他坚守初心,也有人骂他不识时务。但俞景川没有时间理会争议,他带着团队回到中国,在黄土高原的古村落里搭建起第一座公益玻璃桥。当透明的桥身横跨峡谷,村里的孩子们尖叫着在桥上奔跑,阳光穿过裂纹在地面投下七彩光斑,所有的质疑都化作了山谷间的回响。
消息传回北欧,国际玻璃艺术学院向他发出了客座教授的邀请。站在曾经嘲笑过他的金发男生面前,俞景川举起一块带着天然冰裂纹的琉璃:你看,这些裂痕不是缺陷,而是生命给予我们的独特馈赠。教室里,各国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
某个深夜,俞景川收到林夏的消息。视频接通的瞬间,他看见实验室里堆满了孩子们寄来的玻璃作品——有用弹珠拼成的小城堡,有用啤酒瓶碎片镶嵌的太阳。他们说,林夏的声音有些哽咽,因为你,他们相信再破碎的东西,也能成为光的载体。
窗外,城市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俞景川翻开新的素描本,这次他要画的不是一座桥,而是一片由无数玻璃城堡组成的天空之城,每座城堡的窗口都亮着温暖的光。他知道,这才是周鹤年所说的真正的玻璃城堡——它不在图纸上,不在展厅里,而在每个相信梦想的人心中。
晨光微露时,俞景川踏上了新的旅程。行李箱里,那本承载着无数故事的素描本安静地躺着,扉页上,周鹤年的字迹依然清晰:玻璃的意义,在于让破碎的光,照进现实。而在他的口袋里,还装着一颗特殊的玻璃珠,那是用父亲寄来的老窗棂、母亲珍藏的药瓶玻璃,还有周鹤年实验室的废料共同熔制而成,裂纹处绽放着永不凋谢的希望之花。
玻璃城堡里的少年
第六章
永不熄灭的熔炉
暴雨如注的深夜,俞景川蜷缩在育英中学废弃实验室的角落,耳边回响着玻璃熔炉即将被拆除的消息。他的指尖抚过斑驳的砖墙,那里还残留着与周鹤年共同烧制琉璃的温度。手机屏幕亮起,是林夏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画面里她举着摄像机,镜头晃动间闪过正在施工的推土机。
他们说明天就要推平这里。林夏的声音带着哭腔,小川,我们不能让周老师的心血就这么消失!
窗外的闪电照亮了墙上褪色的玻璃怪人涂鸦,那是当年欺负周鹤年的学生留下的痕迹。此刻,俞景川却觉得这些涂鸦像某种无声的召唤。他猛地站起身,雨水顺着头发滴落在工作服上:把所有玻璃废料都集中起来,我有办法。
凌晨三点,俞景川带着团队冲进实验室。雨水从破陋的屋顶灌进来,在满地碎玻璃上折射出冷冽的光。他戴上护目镜,将那些承载着回忆的玻璃碎片依次投入熔炉——母亲的药瓶、父亲的啤酒瓶、周鹤年留下的实验器皿,还有学生们捐赠的彩色玻璃。火焰舔舐着坩埚,映照着他坚毅的侧脸。
温度达到1400℃!助手大喊。俞景川深吸一口气,将吹管探入翻滚的玻璃液。这一次,他不再描绘具象的城堡,而是让玻璃在高温中自由流淌,化作一座抽象的丰碑。裂纹在冷却过程中自然形成,宛如岁月的纹路,而玻璃内部悬浮的彩色碎屑,像极了那些年实验室里的星光。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一座三米高的玻璃雕塑矗立在实验室废墟中央。它的形态既像展翅的凤凰,又像破土而出的新芽,每一道裂纹都在晨光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施工队的工人们放下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