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汴京茶雨录》

    元丰六年的汴京,暮春的雨来得急。林虚白盘坐在樊楼三层的窗边,左手虚托着一盏建窑黑釉茶盏,右手食指轻轻划过盏沿。茶汤表面泛起细微的波纹,倒映着他那双似看非看的眼睛。品而不瘾...他低声自语,茶香氤氲中,仿佛看见自己修行体系的终极形态在茶汤里流转。七年前他放弃科举,专研虚真我之道,如今这套体系已臻化境。

    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林虚白不必转头,他的逍我视角已捕捉到那个被雨水淋得半湿的魁梧身影——苏轼苏子瞻,刚从黄州贬所归来不久的大文豪。

    有趣。林虚白嘴角微扬。他早就想见识这位以豁达闻名于世的词人,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了悟生死。雨越下越大。苏轼甩了甩宽袖上的水珠,抬眼望了望茶楼,大步走了进来。林虚白注意到他眉宇间那道被岁月刻下的皱纹里,还藏着乌台诗案的阴影。

    这位先生,可否拼个桌苏轼的声音浑厚如钟,惊醒了几个偷看他的茶客。

    林虚白伸手示意对面的蒲团:苏学士请坐。茶正温,雨正急,恰是论道时节。

    苏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大笑:好一个茶正温,雨正急!阁下是...

    林虚白,无名散人。他提起茶壶,水流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恰好注满苏轼面前的茶盏,不多不少,七分满。听闻苏学士在黄州时,常与佛印禅师论道

    苏轼捧起茶盏,眼中精光乍现:林先生这手悬壶济世的功夫,倒让我想起金山寺的和尚。他啜了一口,突然皱眉,这茶...

    武夷白毫,第三泡。林虚白的手指在盏沿轻点,苏学士可是觉得滋味不同妙哉!苏轼拍案,初入口淡若无物,回味时却满口生香,这...

    品而不瘾。林虚白接话,眼中泛起虚我特有的空明,第一泡为形,第二泡为神,第三泡方见本真。苏学士方才淋了雨,味觉未开,故需三泡才能唤醒。

    苏轼放下茶盏,目光灼灼:林先生这话里有禅机啊。

    非禅非道,只是虚真。林虚白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轻轻擦拭茶盘上并不存在的水渍,苏学士词中写人生如梦,可知做梦者是谁

    茶楼外雨声渐急,二人的对话却让周围茶客不自觉地安静下来。一位青衫书生悄悄挪近,想听清这番机锋。

    苏轼抚须沉吟:梦者是我,非我,亦是...

    嘘——林虚白突然竖起食指,听。

    一滴雨水从屋檐坠落,在石阶上溅起微响。

    这滴雨,林虚白轻声道,下落时是真,触地时是虚,而听到声响的,是逍我。苏学士方才说人生如梦,可曾想过,醒与梦本是一体

    苏轼眼中精光更盛:好一个虚真我!林先生这套说法,倒让我想起在黄州时...

    苏学士!一个尖锐的声音打断了他们。那青衫书生突然站起,指着苏轼厉声道,你这被贬罪臣,也配谈黄州当年你...

    茶楼瞬间寂静。林虚白看见苏轼的手指微微颤抖,那是真我受到冲击时的自然反应。他轻轻将茶壶推向苏轼:苏学士,第三泡该您来斟。

    这个简单的动作仿佛打破了某种魔咒。苏轼深吸一口气,接过茶壶时,手指已恢复平稳。他为自己和林虚白各斟了一杯,然后对着那书生举盏:这位兄台,可要共饮

    书生哑然,悻悻坐下。

    妙。林虚白点头,苏学士这一手以虚化实,已得三昧。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在茶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轼望着窗外突然说:林先生可愿同游汴河我想见识见识你这虚真我在红尘中的模样。

    林虚白微笑起身: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二人走出茶楼,汴京的街道上积水未干,倒映着匆匆行人。一个卖花少女险些滑倒,苏轼伸手扶住,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共振—道法自然简介 >共振—道法自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