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触碰到时间的脉搏。
接下来的一周,安瑶白天在医疗点帮忙,晚上伏案整理药草志中的故事。颜青雪仿佛忘了借书的事,只是每晚巡诊结束后,会在安瑶桌前放杯宁神茶。偶尔目光相遇,两人都迅速别过脸去,却又在下一秒忍不住用余光追寻对方的轮廓。
这天清晨,安瑶正在记录村民口述的灾前见闻,远处传来汽车喇叭声。三辆贴着红十字会标志的卡车驶入临时安置点,为首的车门打开,跳下个穿白大褂的高个男子。
省医疗队!有村民欢呼起来。
安瑶正要上前协助搬运物资,却注意到颜青雪僵在了原地。那男子大步走来,亲昵地拍她肩膀:青雪,听说这次救灾你立大功了!他转向安瑶,笑容爽朗,你好,我是林淮,青雪的大学同学。
安瑶,作家。她简短介绍,余光瞥见颜青雪不自然地退后半步。
林淮带来的医疗队接管了大部分工作,效率极高却透着一股都市特有的匆忙。傍晚总结会上,他提议将几位重伤员转送省医院:山里条件有限,耽误治疗谁也负不起责!
他们刚脱离危险期,不适合长途颠簸。颜青雪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况且……
况且什么林淮翻看检查报告,CT做不了,连基本验血都要送去县里。青雪,你知道现代医学靠的不是草药和……
和什么颜青雪站起身,背后的药柜投下长长的阴影,信念经验还是你不屑一顾的土办法李家爷爷的痛风,王姨的带状疱疹,哪样不是我……
好了好了。村长连忙打圆场,林医生也是好意。青雪,人家大老远来支援……
会议不欢而散。安瑶在医馆后院找到颜青雪时,她正对着满架晒干的草药发呆,手里捏着一封拆开的信。
省医院的聘书。不等安瑶询问,她直接递了过来,第三次寄来了。
烫金信纸上落款是省立医院副院长,承诺提供公寓和实验室。安瑶注意到邮戳日期是灾前半个月。
你想去吗
颜青雪拽下一片薄荷叶揉碎:这里有等着把脉的老人,有怕打针的孩子,还有……她突然刹车,父亲年纪大了。
月光下她的侧脸透着倔强,安瑶却看见她捏着信纸的指尖在微微发抖。那一刻她突然明白,颜青雪坚守的不只是责任,还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就像自己蜷缩在写作舒适圈里一样。
药草志第十七页有个治心悸的方子。安瑶轻声说,要不要试试
颜青雪愕然抬头,随即笑出声来:你居然……真的全看完了
那晚她们挤在狭窄的晒药台边,安瑶读着自己改编的草药故事,颜青雪不时纠正细节。当讲到女医为救孩童尝百草时,颜青雪忽然说:我母亲当年就是这样……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雷鸣。夏季最后一场暴雨来得又急又快,两人慌忙收药。雨幕中安绊倒了晒匾,草药散落一地。颜青雪下意识去扶她,两人跌坐在地,满手泥泞间相视而笑。
其实……暴雨声中,颜青雪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每周都去县医院交流学习。只是……
只是不想变成看不起过去的样子。安瑶接上她的话。雨滴顺着颜青雪的发梢滑落,像星星坠入山涧。安瑶鬼使神差地伸手,却在即将触及时被一声惊雷吓得缩回。
药收不成了。颜青雪站起身,伸手拉她,先避雨吧。
两只湿漉漉的手握在一起,谁都没先松开。
三天后,救灾工作进入重建阶段。林淮临走时来找安瑶:听说你在写青雪的故事他递来名片,我在省出版社有熟人。见安瑶不语,他又压低声音,她早晚要回现代医疗体系的,这里……
这里的根茎比她想象得深。安瑶将名片还回去,不过谢谢建议。
送走医疗队那天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