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热门推荐 第146章
    1980年代初,春风乍起,改革的旗帜刚刚在南方的海岸线飘扬。

    彼时的中国,还没有“内卷”一词,家长们心中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吃得饱,穿得暖,孩子将来别走歪路”。

    这一年,全国出生率居高不下,街头巷尾,婴儿的啼哭和童谣此起彼伏。

    而在祖国的东南西北五个角落,五个新生命悄然诞生——他们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却终将在时代的洪流中交汇。

    他们是李军伟、周婷、胡宇辉、魏丽娜、孙大志(PeterSun)。

    他们是“80后”的缩影,是那个物质匮乏但理想充沛的年代所孕育出的五种人生样貌。

    1982年夏天,华北某地级市,蝉鸣如织。

    李家小院里,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

    “是个男孩!”

    接生婆笑着说。

    李母瘫在炕上,满脸疲惫却眉眼含笑:“那就叫——李军伟吧,军民团结伟业长青的意思。”

    这是个讲究寓意的年代,取名字都要带点“时代感”,最好能一听就知道是80后。

    李军伟,这个名字就是典型的代表:军——强国之本,伟——伟大理想。

    至于小名嘛,自然也不能落俗,叫“二饼”。

    原因很简单,李母怀他那年最爱吃二十多分钱一块的糯米大黄糕,形似大饼。

    于是,“二饼”就这么定下来了。

    李家是单位大院里的“模范家庭”,李父是市水利局的老职工,坐办公室、敲算盘,端着个别人羡慕的“铁饭碗”;李母原是供销社的营业员,后来单位改制,她调去了纺织厂当会计,也算是“文职”一枚。

    他们一家住在机关大院三号楼的东单元三楼,一梯两户,邻里之间墙薄如纸——谁家炒了韭菜,整个单元都能闻出来。

    那年头没什么“隐私”可言,但人情味儿十足。

    邻里见面,常常互问:“你家孩子多大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我们是80后简介 >我们是80后目录 > 热门推荐 第1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