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泡在淡蓝色电解液中,每根神经突触都连接着霍夫曼教授的监控探头。凌晨3点17分,实验室通风系统发出蜂鸣——这是唯一能掩盖意识数据外泄的噪音频率。

    307实验室的钛合金墙壁布满蜂巢状孔洞,每个孔穴都嵌着微型激光发射器。霍夫曼教授的实验台摆放着上世纪的老式投影仪,胶片轮转时会在空中投射出温溺的脑神经拓扑图。那些荧光的神经突触交织成樱花脉络,与我胸腔内的人造心脏泵出的朊病毒溶液形成共振。

    电解液散发着雪松与福尔马林混合的冷香,像极了2003年暴雨中的樱花树气息。我的仿生皮肤能感知到培养舱底部循环水流的湍流模式——每秒37次的脉冲频率,恰好是温溺在母亲子宫里的原始心跳。

    第74次记忆载入开始。霍夫曼将沾有余淮本体血液的樱花标本插入读取器,我的海马体瞬间被撕裂:

    2005年雪夜,主体余淮在莱茵河畔焚烧的日记碎片(纸张燃烧点形成北斗七星图案)

    2013年汶川废墟,钢筋贯穿的右臂喷溅出携带量子编码的血珠(每滴血在显微镜下都是克莱因瓶结构)

    2023年殡仪馆,温溺解剖克隆体时,手术刀在第七肋间发现的荧光铭文(观测者权限未激活的楔形文字)

    凌晨4点33分,我的视网膜突然浮现红色警告框:主体爱情概率突破临界值(99.91%),自毁协议启动。胸腔内的反物质胶囊开始升温,这是设计者埋设的终极保险——当克隆体对温溺产生不可控的情感依赖,就会引发链式湮灭反应。

    我用指甲划开左手无名指的仿生皮肤,露出皮下0.3毫米厚的超导层。以牺牲三根手指为代价,将记忆数据编译成中微子脉冲,通过培养舱的液氮输送管发送至2003年的暴雨夜:

    4月7日15时27分,十七岁的余淮相机快门延迟0.7秒(原定于捕捉蓝蝶的镜头转向温溺的颈动脉)

    溪水中漂浮的药瓶被植入量子纠缠标记(瓶身内侧激光刻写苏黎世实验室坐标)

    温溺的第七次电击治疗产生时空涟漪(脑电图异常波动吸引2077年的观测者介入)

    在仿生眼球完全结晶前,我窥见了被多重加密的核心档案:温溺不是随机选择的试验体。她的母亲在1993年参与时间茧项目时,将受精卵浸泡在余淮家族的DNA溶液里——那些樱花状的朊病毒,本就是由余淮曾祖父1945年研发的生化武器改良而来。

    当液氮冻结最后一根神经纤维时,我向所有时间线发送了最后一段摩斯密码:

    殉道不是终结,而是观测角度的切换。请在第74粒氟西汀溶解时,聆听樱花标本的心跳频率——那是我在十一维空间为你篆刻的墓志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樱花与时间褶皱》简介 >《樱花与时间褶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