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他忽然低头看向自己的袖口,那道刀疤在茶香中似乎泛起微光,新王焚烧典籍那日,老朽拼死护下的半箱茶饼,正是用《陵光百兽图》的模具压制的。可惜再没机会告诉后人,茶饼上的狻猊纹该配松针茶,椒图纹该配陈皮,这与陆羽所言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

    的茶道精髓,原是一脉相承。

    叶言承斟茶的手顿了顿,茶汤在杯壁上留下一圈金边:陆羽说紫笋茶

    芳香甘冽

    ,我这茶汤初尝鲜爽,后有兰花香漫上来,倒像是......

    像是樱花与茶香在舌尖打了个转

    苏明谦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陵光国的匠人确实会在炒茶时,将刚开的樱花铺在焙笼底。花瓣的水汽渗进茶叶,便得了这

    一花一茶

    茶引花香,以益茶味

    的窨制之法不谋而合。可惜新王嫌这做法

    妇人之仁

    ,说茶香不该沾了花的柔弱气,却不知陆羽早已道破

    ——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香里藏着的,本就是天地万物的仁心。

    他忽然从茶篓里取出半片陈旧的茶饼,边缘还留着焦黑的痕迹:这是老朽当年藏在衣襟里的残饼,你看这模纹

    ——

    茶饼上隐约可见半只展翅的凤凰,尾羽处嵌着细小的金箔,陵光国的故事家们相信,将传说封进茶饼,等茶汤泡开时,故事就会从茶叶里浮出来。这与唐代卢仝《七碗茶歌》中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的意境,又何尝不是殊途同归茶,本就是故事的载体。

    叶言承想起墙上那幅古画,画中老者脚边的樱花正是茶汤里金箔的颜色:所以您在樱花树下讲三天故事时,煮的也是紫笋茶

    苏明谦轻轻点头:最后那一壶茶,我特意用了百年老枞的茶青。沸水冲下去时,茶叶在壶里翻卷,竟像极了先祖开国时那支穿越迷雾的船队。新王看着茶汤,眼里第一次有了波动

    ——

    可惜他终究没懂,茶香里的千军万马,比真刀真枪更能穿透人心。就像陆羽在《茶经》开篇所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这一片叶子里,藏着的是天地的慈悲与智慧。

    茶汤渐凉,叶言承忽然注意到苏明谦放在桌上的手掌,指腹上布满细密的老茧,正是常年揉捻茶叶留下的痕迹:您说陵光国的子民能在茶汤里画山水,可是像这样......

    他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勾勒出若隐若现的山峦轮廓。

    公子天赋异禀!

    苏明谦眼中泛起微光,当年老朽教三位幼主习茶,最小的公主能在茶汤里画出会飞的萤火虫。这与宋代

    分茶

    之技异曲同工,陆游曾写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茶汤里的万千世界,原是古往今来茶人共通的痴迷。可惜......

    他的声音低下去,指尖划过桌面上的水痕,那些山峦忽然化作点点荧光,后来这些技艺都成了死罪,唯有茶篓底藏着的这本《茶经残卷》,记着我们用故事养茶、以茶载道的秘法。

    他将丝绸包裹的典籍推向叶言承,封面上赫然印着半枚清晰的蕨类纹章

    ——

    与老者布鞋上的针脚分毫不差:如今这门手艺,该由公子传下去了。记住,紫笋茶的第三泡最是妙处,那时茶香会化作故事的影子,在杯底跳最后一支舞。正如陆羽所言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茶烟起时魂归处》简介 >《茶烟起时魂归处》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