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之余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和苏绫在一起。他为她写诗,她给他配安神的茶饮;他教她临《兰亭序》,她带他认山野间的草药。树皮上的沈苏二字被刻得越来越深,周围还添了些小字,是他们觉得特别好的诗句。
夏日里,沈砚在树荫下给苏绫读《西厢记》,读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时,两人的手不知不觉握在了一起。秋日里,苏绫用蓝花楹的花瓣做成书签,夹在沈砚常读的诗集中。冬日里,他们裹着厚厚的棉袍,在树下呵着白气分享一个烤红薯,约定来年花开时一起去杭州看西湖。
然而,乱世的阴云终究笼罩了这座小城。
民国十三年春,蓝花楹还未开花,战争的消息就先到了。北方的军阀混战愈演愈烈,征兵令下到了学堂。沈砚作为适龄男子,必须应征入伍。
得知消息的那天,苏绫在医馆后院捣药,木杵砸在石臼里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重。沈砚站在门口,看着她绷紧的背影,不知如何开口。
什么时候走苏绫突然问,手上动作不停。
三日后。沈砚轻声回答。
石臼里的药草已经被捣得稀烂,苏绫却还在机械地重复着动作。沈砚上前握住她的手腕,发现她掌心全是冷汗。
我爹说,这次征兵去的是最前线。苏绫的声音有些发抖,十人去,一人还。
沈砚将她揽入怀中,闻到她发间淡淡的药香:我会回来的。等乱世平定,我们就成婚。
苏绫猛地抬头,眼中噙着泪:你保证
沈砚拉着她跑到城西的蓝花楹下。树干上的刻痕已经愈合了些,但字迹依然清晰。他指着沈苏二字:以此为证。待我归来,就在这棵树下娶你。
苏绫从怀中取出一方素笺,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她将信笺对折,又折,最后折成一朵花的形状。
我有太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她蹲下身,在树根旁挖了个小坑,将信笺埋了进去,等你看完这封信,我就把剩下的都说给你听。
data-faype=pay_tag>
沈砚也蹲下来,帮她把土盖好:那这封信就是我们的约定。待我回来,我们一起把它挖出来,你当面告诉我上面写了什么。
苏绫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如果...如果这辈子等不到...她的声音哽咽了,来世我们就凭这棵树相认。我手腕上有蓝花楹的胎记,你...她抚上他的眉骨,你这里有道疤,是上月帮我采药时划伤的,一定会留下痕迹。
沈砚郑重地点头,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这是我所有的诗稿,都给你保管。他又指了指树干,我昨日新刻了一句不信春风唤不回,就是希望不管多久,我们终能重逢。
暮色四合,蓝花楹的树影笼罩着这对有情人。远处传来军队集结的号角声,沈砚紧紧抱住苏绫:待花开时,我必归来。
三日后,沈砚随部队离开了小城。苏绫站在城墙上,看着队伍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春风拂过,她腕上的胎记隐隐发热,仿佛在提醒她那个关于来世的约定。
部队走后不久,蓝花楹开了。满树紫花如云如霞,苏绫每日都去树下坐一会儿,有时读沈砚留下的诗稿,有时对着埋信的地方自言自语。她开始学着写诗,虽然笨拙,却字字真挚:
一树繁花一树思,思君如花期已迟。若是此情能结果,何必春风化雨时。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蓝花楹的叶子开始泛黄。前线传来的消息越来越糟,苏绫的父亲的医馆里挤满了伤员,从他们口中,她拼凑出沈砚所在部队的动向——他们被派往了最激烈的战场。
冬日里的一天,一个满身血污的士兵被抬进医馆。苏绫为他清理伤口时,发现他袖口别着一枚熟悉的铜纽扣——那是她缝在沈砚衣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