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盘乐器还是小学的竖笛课。第一个音符走调得厉害,余晖却大笑起来:好!这才是真正的即兴演奏!
那天回去后,柯林第一次掀开了钢琴上的防尘布。他用左手单指弹奏《小星星》,走音的钢琴发出滑稽的声音。他继续弹,直到手指酸痛,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笑了。
杨锐再次来访时,柯林正试图用左手和弦配合海浪录音。经纪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满墙的海浪频谱图和地板上用贝壳排列的乐谱。
老天,你看起来...杨锐斟酌着用词,不一样了。
柯林给他倒了杯水——酒瓶已经被清空了:我在作曲。
用...贝壳
用一切会发声的东西。柯林举起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起初只是普通的海浪声,但随着旋律展开,可以清晰分辨出左手钢琴声与自然声音的对话,这是《潮声》的雏形。
杨锐的表情从困惑逐渐变为震惊:这...这很特别。有点像梅西安的鸟鸣曲,但更...
更真实。柯林接话,因为这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与自然合作。
那天晚上,柯林梦见了自己的右手。在梦里,它变成了一只海星,慢慢融入潮间带的海水中。醒来时,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感到刺痛,而是有种奇怪的释然。
5
音乐无界
随着《潮声》的创作深入,柯林开始尝试用各种非常规方式演奏钢琴。他用橡皮锤敲击琴弦,用玻璃杯在琴弦上滑动,甚至把贝壳挂在琴弦上让共振改变音色。余晖每次来访都会带来新的乐器——装满不同水位的水瓶、钻孔的海螺、风干的鱼鳔。
音乐没有规则,老人常说,只有习惯。而习惯是用来打破的。
五月的一个暴雨天,海浪太大无法去礁石区,柯林邀请余晖到家里避雨。老人浑身湿透却精神奕奕,从防水皮箱里取出一个奇怪的装置——几根绷紧的鱼线固定在木框上,下方挂着不同大小的海螺。
这是我的竖琴。余晖拨动鱼线,海螺相互碰撞发出空灵的回响,音准不太好,但灵魂很丰富。
雨点敲打屋顶的声音逐渐与竖琴声融合。柯林突然冲到钢琴前,用左手弹奏出一段旋律。余晖立刻跟上,两种截然不同的音色交织在一起,窗外雷声适时加入,成为完美的打击乐部。
演奏结束后,两人沉默地听着渐弱的雨声。柯林低头看着自己的右手:我以前从没想过...
想过什么
音乐可以这样。柯林轻声说,不需要完美的技巧,不需要昂贵的乐器,甚至不需要...他咽了口唾沫,不需要两只手。
余晖走到钢琴前,用左手弹了一个简单的C大调和弦:你知道为什么钢琴有八十八个键吗
柯林摇头。
因为这是人类手指能控制的最大范围。余晖微笑,但音乐的频率范围远远超过这个。鲸歌可以传播数百公里,蝙蝠的超声波能精准定位,这些难道不是音乐
雨停了,一道彩虹横跨海面。余晖收拾他的竖琴,突然说:下个月镇上有场露天音乐会。
柯林身体僵直:我不演出。
不是邀请你演出。余晖眨眨眼,是邀请你聆听。海滩边的废弃造船厂,天然的音响效果。我带你去听真正的海洋交响乐。
余晖离开后,柯林坐在钢琴前,尝试用左手弹奏刚才即兴创作的旋律。单手的限制反而让他发现了新的和声可能——省略的音符由想象力填补,简单的旋律线因留白而更富张力。他打开电脑,开始认真记录《潮声》的乐谱。
6
潮声绝响
六周后,《潮声》完成了。这是一首为左手钢琴与自然录音而作的组曲,分为《晨潮》《午浪》《暮汐》三个乐章。柯林用专业录音设备捕捉了礁石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