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飞机上,他用航空餐的塑料勺在折叠餐桌上练习幻想出来的乐章,发誓要成为钢琴家。

    而现在,他要回到那里,用一只手完成这个圆环。

    杨锐得知消息后立刻从纽约飞了过来。他冲进小屋时,柯林正在调试一套新设备——将钢琴与电子合成器连接,通过传感器将海浪的实时波动转化为和声。

    马林斯基剧院!杨锐挥舞着一沓打印纸,他们给了主音乐厅!不是新舞台,是主厅!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柯林调整着一个旋钮:意味着我得重新编曲。主厅的声学效果需要更丰满。

    杨锐夺过他手中的螺丝刀:意味着你将成为第一个在该音乐节上演出现代实验作品的中国作曲家!纽约时报已经准备派乐评人了!他深吸一口气,柯林,你复出了。

    柯林望向窗外。退潮后的沙滩上,几只海鸟正在啄食着什么。他想起余晖说过,退潮时露出的礁石上常常附着着最美丽的贝类。

    不,他轻声说,我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两个月,柯林将《潮声》扩展为一部四十分钟的交响诗。除了左手钢琴,他加入了电子音效、预制录音和现场采集的自然声音。技术团队为他定制了一个特殊手套,能将他左手的微小动作转化为控制信号,调整各种音效参数。

    这已经远远超出传统钢琴曲的范畴了。视频通话里,圣彼得堡方面的音乐总监既困惑又兴奋,您确定要完全放弃右手部的传统演奏吗我们有最好的钢琴技师,可以调整琴键阻力...

    柯林举起他的右手,那只手现在只能做简单的抓握动作:这只手教会我的东西,比我失去的更多。请相信我。

    出发前夜,柯林带着录音设备来到礁石区。满月下的潮水泛着银光,浪花在黑色礁石上碎裂成珍珠。他将防水麦克风放入一个岩洞,录下海水涌入时的轰鸣。这将成为《暮汐》乐章的高潮部分——自然与人工音响的完美碰撞。

    耳机里,海浪的声音突然混入了一段模糊的钢琴旋律。柯林猛地摘下耳机,但那旋律似乎还在空气中振动。他转向声音来源,只看见月光下的一小片白浪,形状像一个左手和弦。

    8

    超越界限

    马林斯基剧院的后台弥漫着松香和木头的气息。柯林抚摸着那架有着百年历史的布吕特纳钢琴,琴漆上的细小划痕记录着无数艺术家的激情与汗水。1912年,斯克里亚宾就是在这架琴上完成了单手演奏——那时他因右手受伤而被迫探索左手的无限可能。

    五分钟准备。场务用英语说道。

    柯林戴上特制手套,技术人员最后一次检查设备。透过帷幕缝隙,他看见座无虚席的音乐厅。二楼正中央,一个戴助听器的小女孩正不安地扭动着,母亲在她手心画着什么——可能是手语解释。

    灯光暗了下来。柯林走上舞台时,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他微微鞠躬,然后坐到钢琴前,将右手轻轻放在膝上,左手悬在琴键上方。

    第一乐章《晨潮》从单音开始,左手小指轻触中央C,音符在历史悠久的音乐厅中荡漾开来。随着和弦加入,预先录制的礁石区海浪声通过隐藏扬声器缓缓渗入。电子音效模拟出余晖那架海螺竖琴的音色,与钢琴形成奇妙对话。

    当演奏到第二乐章《午浪》的中段时,柯林做了一个从未排练过的动作——他用右手残存的握力抓起琴盖上的贝壳,让它落在低音区的琴弦上。贝壳的震动产生了一系列泛音,与电子生成的鲸歌相互呼应。观众席传来惊讶的吸气声。

    最后一章《暮汐》的高潮部分,柯林完全离开了钢琴。他走到舞台边缘的电子控制台前,用左手操控着各种旋钮。预先录制的暴风雨声与现场采集的观众呼吸声混合,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音响风暴。就在声浪即将达到顶点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潮起音乐简介 >潮起音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