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切突然静止。

    柯林回到钢琴前,用左手弹奏出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这是他在医院醒来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的童年记忆——母亲在他发烧时哼唱的曲调。随着最后一个音符消散,他轻轻合上琴盖。

    寂静持续了整整三秒,然后掌声如雷。柯林看到二楼的小女孩把手贴在栏杆上,通过振动感受音乐。她的脸上绽放出理解的光芒——就像他第一次在余晖的贝壳里听见大海的乐章。

    谢幕时,音乐节艺术总监激动地宣布:柯林先生刚才告诉我们,今晚的演出收益将用于成立余晖基金会,资助残疾音乐家的创作。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艺术超越界限的力量!

    回到后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等他。老人用俄语说了什么,旁边的翻译解释道:尼古拉耶维奇教授说,您的《暮汐》让他想起了年轻时听过的一部作品——中国作曲家余明的《海之祭》。他说这是惊人的巧合。

    柯林的心跳漏了一拍:您听过《海之祭》

    教授通过翻译回答:1968年在布拉格,余明亲自指挥。那时他还听得见。后来听说他失聪后仍在创作,用特殊方法聆听。真可惜那些作品从未出版。

    柯林想起灯塔小屋邻居的话——余晖晚年听什么都有回音。他突然明白了老人为何能听见常人听不见的音乐:失聪后的余明发展出了内在听觉,就像贝多芬一样。

    不是可惜,柯林轻声说,那些作品被海洋记住了。今晚您听到的,有一部分就是余明的音乐。

    演出后的宴会上,柯林收到无数邀约。纽约爱乐乐团希望合作全本《潮声》,柏林一家科技公司想开发以他命名的手部辅助设备,甚至有位好莱坞制片人提议将他的故事搬上银幕。

    9

    极光前奏

    你会去吗回酒店的车里,杨锐问道,我是说好莱坞。

    柯林望着车窗外涅瓦河上的星光:先去趟图书馆。圣彼得堡国立图书馆应该有余明的资料。

    然后呢

    然后...柯林看着自己的右手,它现在安静地躺在膝上,不再让他感到痛苦,我想去录制不同海洋的声音。白令海的浮冰碰撞声,地中海的温柔波浪,珊瑚礁的鱼群合唱...余晖基金会的第一项目,就叫海洋记忆。

    杨锐摇头笑道:你知道吗以前的柯林只会问演出费多少住宿几星级。

    以前的柯林死了。柯林平静地说,车祸那天就死了。现在的我是...某种重生体。就像海参失去内脏后会长出新的。

    车经过滴血大教堂,月光给彩色洋葱顶镀上银边。柯林想起余晖曾说过,最美丽的珍珠往往产生于最痛苦的伤口。

    一年后的同一天,柯林站在格陵兰的冰盖上,录制冰川融化的声音。他的耳机里传来杨锐的卫星电话:纽约时报称你为21世纪的凯奇,说你重新定义了什么是音乐。

    柯林调整着麦克风角度:凯奇用《4分33秒》证明寂静也是音乐。我只是证明了限制不是障碍,而是...另一种乐器。

    深奥。杨锐笑道,对了,圣彼得堡那小女孩的母亲来信了。自从听了你的演出,女儿开始用触觉学习大提琴。她说要成为第一个失聪的大提琴家。

    柯林眼前浮现小女孩用手感受音乐的画面。他突然明白了余晖为何选择出现在他最黑暗的时刻——有些音乐不需要耳朵听,有些艺术不需要双手创造。真正的共鸣发生在灵魂之间,就像潮汐永远回应月亮的召唤。

    告诉那女孩,柯林对着呼啸的北极风说,她的琴弦会教会世界如何聆听。

    录音设备显示,冰川崩裂的声音频率在37赫兹左右——接近钢琴最低音的振动。柯林将这段录音命名为《极光前奏》。他知道,这将成为他下一部作品的第一块拼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潮起音乐简介 >潮起音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