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说易经(一)
爻,互为错卦,示事物相反之貌,可察对立之理。
综卦者,一卦颠倒便成他卦也。像屯与蒙,屯倒之即为蒙,二者互为综卦,意表事物换位而观,情状有变,悟其转换之妙。
互卦者,于本卦中取特定爻画另成新卦也。常取二、三、四爻与三、四、五爻成互卦,以探本卦内蕴之幽微,察其中隐伏之情状,助析事理也。
起卦方法,将铜钱三枚放入龟壳中,以双手捧持龟壳,诚心正意,屏息凝神,而后轻摇龟壳,令铜钱于其中翻滚碰撞,似与冥冥之灵气相感通焉。
少顷,将龟壳倾侧,使铜钱滑落而出,落于净几之上。观铜钱之正反,以定阴阳之爻,然正反自定,一旦确定后续不可随意更改。若三枚铜钱皆为正面,是为老阳之象,记作
“”,阳极则变,遇此象后续解卦时当变爻为阴;若三枚皆反面,乃老阴之象,记作
“”,阴极阳生,亦需变爻作阳;若现两枚正面、一枚反面,则为少阳之象,记作
“”,是阳爻之常态;若两枚反面、一枚正面,便属少阴之象,记作
“”,为阴爻之常貌。
如此,反复六次,每番所得之爻依次自下而上排列,六爻既成,一卦遂定,便可依卦辞、爻辞并结合易理,详参所问之事,探吉凶、析休咎,以窥诸事之端倪也。
夫《易经》者,义理深邃,概念纷繁,其间
“当位”
一说,诚为至关重要且意味深长之术语也,关乎爻位之特性,亦牵连卦象所蕴含之变化与义理,且听吾为汝悉心剖析之。
“当位”
之基本含义
“当位”
者,乃指在一卦之中,爻所处之位置与其爻之阴阳属性相契合、相匹配之情形也。详言之,《易经》之卦象,皆由六爻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焉。于此中,奇数位,即初爻、三爻、五爻者,视作阳位;偶数位,也就是二爻、四爻、上爻者,乃视为阴位也。
当阳爻居处阳位,抑或阴爻安于阴位之际,是则称之为
“当位”
矣。譬如,阳爻处初爻、三爻或五爻之位,阴爻处二爻、四爻、上爻之位,此皆合于
“当位”
之规则也。这般爻位之匹配,实象征事物处于合理、恰当且顺应规律之状态,恰似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尽显和谐有序之象,内蕴自然之妙理也。
“当位”
在卦象中之意义
l现阴阳平衡与秩序
卦象者,借阴阳爻之组合与排列,以展现世间万物变化之象征l系也。“当位”
之情形,于构建卦象内部之阴阳平衡与秩序,助力颇大。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使得阴阳二者之力,各于其适宜之位发挥作用,相互配合且相互制约,宛如一井然有序之系统,各元素皆于正确之位履行使命,维系整l之稳定与和谐,进而映照出事物于发展过程中遵循应有之规律,处于良性之状态也。
暗示吉凶与发展趋向
于《易经》占筮以及解读卦象以洞察人事变化之时,“当位”
与否,常与吉凶、发展趋向有所关联焉。大抵而言,当爻
“当位”
时,往往意味着于相应之情境中,事物有着较为顺遂、吉祥之发展态势也。盖因其所处位置与自身阴阳属性相符,象征行事合于道理、顺应自然规律,恰似行于正途,易获助力,可朝佳处迈进也。
反之,若爻
“不当位”,即阳爻处阴位,或阴爻处阳位之时,恐预示事物发展将面临诸多阻碍、坎坷,呈不顺畅之状,盖其违背阴阳之序,似行事悖于常理,易遇困境,于发展之途或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