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而是举着手机,屏幕上正是陈立秋那条播放量破千万的视频:28元的蛋挞,农民只赚2毛钱今天,我带你们看看真正的黄金玉米……
种子在指间发烫。陈立秋知道,破局的第一步不是打败万利集团,而是让土地的价值被看见——当每个网友都能叫出金穗1号的名字,当每个烘焙师都在寻找这种会拉丝的玉米,那些曾被垄断的渠道,终将变成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他掏出笔记本,翻到夹着万利集团宣传页的那页——进口有机农场的字样上,早已被他用红笔改成中国金穗村。远处,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村口,望着这片即将丰收的试验田,嘴角第一次露出三年来的笑容。
3
截胡产业链
万利集团的公关声明来得比霜降还快。凌晨三点,陈立秋的私信被造谣抹黑损害企业商誉的律师函刷屏,直播间评论区突然涌入上万条机器人弹幕:农民哪懂品种改良,分明是偷了我们的专利!他盯着手机冷笑,手指划过相册里存着的农科院品种登记证书——证书签发日期比万利集团成立还早两年。
日出时分,村头的水泥路被卡车堵得水泄不通。穿西装的采购经理跳下车,举着印有紧急收购的红牌子:老黄秸涨价到0.7元斤,现款结算!但村民们只是抱着膀子冷笑——他们刚看过陈立秋剪辑的对比视频:万利集团仓库里的老黄秸堆成山,包装袋上的金穗村三个字被马赛克粗暴盖住,配文听说有人要‘保护’我们的玉米
家人们,今天咱不卖玉米,卖真相。陈立秋把直播间搬到金灿灿的玉米地,身后是刚收割的金穗1号,秸秆捆成整齐的草垛。他撕开带皮的玉米,露出乳白中透金黄的籽粒:带皮现摘,顺丰空运,保证您收到的玉米跟我手里的一样新鲜——镜头扫过田边的临时冷库,零下18度锁鲜,从砍倒到您家冰箱,不超过十二小时。
弹幕里突然飘过条刺眼的评论:万利集团说你们的玉米农残超标!陈立秋不慌不忙举起检测报告:这是省农科院出具的28项农残检测单,全部未检出——倒是某些企业,为了压低收购价,往质检报告里掺‘虫眼照片’。他对着镜头眨眨眼,对了,我们的玉米浆和玉米碴子也上架了,买十穗送玉米须茶包,都是咱村老太太手工晒的。
首单直播结束时,后台显示销量12.7万斤,订单打印纸堆成小山。王大爷看着手机里的转账通知,粗糙的手指在屏幕上抹了又抹:这辈子头回见卖玉米跟卖月饼似的抢着下单。陈立秋没告诉他,购物车最下方藏着个研发定制链接——麦香坊的烘焙师已经私信他三天,说用你们的玉米做蛋挞,连蛋液都省了。
真正的截胡发生在省城的烘焙展。陈立秋背着帆布包,里面装着真空包装的金穗1号和手写的配方笔记,在麦香坊的展位前堵住了研发总监林悦。传统蛋挞皮用黄油,我们的玉米自带奶香味,换成猪油起酥更省油。他现场演示将玉米粒碾碎拌入蛋液,烤箱里飘出的甜香勾住了隔壁展位的采购商,您看这拉丝——叉子挑起半凝固的蛋挞芯,金黄的玉米糊拉出透亮的丝,比万利集团的爆浆更自然,成本还能降两成。
林悦的笔尖在报价单上停顿:万利给我们供货价是15元个,你们……10元。陈立秋掏出合作社的绿色食品认证,而且每个蛋挞包装都会印‘金穗村农户直供’,扫码能看见种玉米的大爷大妈——消费者现在就吃这一套。当他说出我们还能提供玉米纤维粉,做全麦面包的改良剂时,林悦终于伸出手:明天带样品去工厂。
与此同时,村部办公室里,十八户村民的红手印按满了合作社章程。陈立秋戴着老花镜,逐字念出统一施用有机肥拒绝中间商差价的条款,李寡妇突然举着手机冲进来:快看!万利的股价跌了17个点!他们的线下门店被消费者围了,说‘还我金穗村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