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窗外,满载金穗1号的冷链车正驶出村口,车身上新喷的金穗农业合作社字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陈立秋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万利集团历年压价的银行流水,还有父亲被推搡时的监控录像。但他知道,此刻最重要的不是复仇,而是让货车上的每一箱玉米,都成为插向垄断链条的楔子。
深夜,他蹲在仓库清点即将发出的订单,手机突然震动,麦香坊发来试生产的蛋挞照片:金黄的挞皮上撒着烤过的玉米粒,包装背面印着陈老根捧着玉米的照片,配文每个蛋挞,都藏着土地的回甘。弹幕里,有网友发现万利集团的新品宣传图里,进口有机农场的字样悄悄改成了国内优质产区,却没人注意到,他们的原料供应商名单里,金穗村三个字被永远划掉了。
种子袋在墙角沙沙作响。陈立秋望着窗外成片的秸秆茬,突然想起在仓库听见的周明远的话:没了咱的渠道,他们的玉米只能喂猪。现在,他亲手把这句话改成了:有了咱的渠道,土地的馈赠能甜到每个人的舌尖。
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玉米囤,村口的大喇叭响起久违的笑声——会计老张在喊:收快递的注意了!北京来的、上海来的,全是买玉米的!陈立秋掏出笔记本,在截胡产业链那页画了个红圈,下一行写着:下一步,让万利看看,被他们踩在脚下的,从来不是土包子,而是等着破土的金穗。
4
正面硬刚
霜降后的第一场冷雨砸在村委会的玻璃上,陈立秋盯着手机里的定位共享——十七辆农用三轮车正从三个方向向村口聚集,车斗里堆着的不是玉米,而是万利集团新印的紧急收购协议。他按灭屏幕,冲门外喊了声:把直播设备架到村口!
李胖子的车头灯撕开雨幕时,村口的水泥路已经站满了村民。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两样东西:左手是金穗1号的带皮玉米,右手是贴在胸前的手机,镜头对准越来越近的车队。陈立秋站在最前排,雨衣下的T恤印着新设计的合作社logo——一支破土而出的玉米嫩芽,根尖缀着颗露珠。
陈立秋!你煽动村民违约,扰乱市场秩序!李胖子从驾驶座跳下来,手里挥舞着盖着万利集团公章的红头文件,现在同意签约,既往不咎,否则——他话没说完,三辆喷着市场监管局字样的执法车突然从县道拐进来,红蓝警灯在雨幕中格外刺眼。
请出示你们的收购资质和价格备案文件。执法队长接过陈立秋递来的材料,目光扫过文件上0.6元斤包销合同里的违约金条款,另外,我们接到举报,有人涉嫌垄断定价和虚假宣传。他转身指向李胖子车上的进口有机玉米宣传板,这些物料,需要跟我们回局里配合调查。
雨幕中的直播间突然涌进十万观众。陈立秋掀开雨衣,露出别在胸前的执法记录仪:家人们,现在播的不是剧本,是资本最后的疯狂——他转身指向田埂上的摄像头,三个月前,我在万利集团仓库拍到了这些。手机投屏到大屏幕上,出现了周明远冷笑的画面:质检报告随便弄两张就行……
弹幕瞬间被录音门刷爆。李寡妇挤到镜头前,扯开丈夫的衣领,露出锁骨处的陈旧疤痕:去年他们说我们玉米有虫眼,我男人去理论,被三个壮汉推倒在石子路上!她举起医院的诊断书,骨折鉴定书和监控视频,我们都交给了监管部门!
真正的绝杀在二十分钟后到来。省农业农村厅的执法车带来了关键证据:万利集团近五年的原料采购流水。当财务报表投在幕布上时,村民们发出压抑多年的惊呼——2020年至今,老黄秸的收购价从未超过0.8元斤,而同期原料销售给下游企业的价格,最低也是5元斤。
他们不光压价,还伪造质检报告!陈立秋举起一沓彩色照片,这是万利集团发给我们的‘虫眼玉米’照片,可实际上——镜头切换到实验室画面,农科院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