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双月
他们可以把羲和的无尽繁华展现给世人,把天下变成一个极乐之地。杨教主说过,羲和之皇失去了长子,又把传承皇位的幼子派到人间。单凭这点,我们就应时时感念羲和之皇的无量功德。所以教主之位,除了羲和皇子,又有谁可以担起!
众人都听得心潮起伏,感激不尽。有的人早已匍匐在地,泪流满面。其余众人人一看,大多也都跟着跪倒叩头。少数有些疑虑的,见大家这样,便也信了九分。
穆鸿在窗外听得好不无聊,心想刚没了金乌教的圣使天师,便又出来个什么法力无边的双月教主,还有什么地位崇高的羲和皇子,神佛倒是满地,偏偏就是不能让人过上谁都不拜的安生日子。听殿内已经开始宣讲教义,忽然觉得很困,迷迷糊糊找到供着三清像的神殿,见殿门没关,便溜了进去,钻到供桌的黄布帘下,蜷缩着身子,昏昏睡去。
不知道睡了多久,穆鸿恍恍惚惚地醒了过来,只觉地凉难受,耳中听见有人说话,却不知道说话的人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只听殿中一个年轻人笑道:张道长,和这帮无知的山民谈什么众生平等天下为公才是荒谬。咱们先不急,除了不卖仙丹,其他大可以好好地学学金乌教。等到天下的教众对教义已经根深蒂固,再找个时机,宣布我就是那羲和皇子转世投胎,到那时咱们振臂一呼,便有无数不怕死的穷苦人蜂拥而起。若能立下如此奇功,爹爹定然高兴。
旁边一个老者笑道:安将军说得极是,没想到咱们这次来中原如此顺利,就连那个不可一世的金乌教主都前来投奔,看来将军真是吉人天相。
这老者的声音依稀便是在殿内宣讲教义的老道人,他顿了顿,又说道:只是不知道咱们这么做,杨教主会不会怪罪。
那个年轻人笑道:这个金乌教主也算识相。不过冲着我爹安禄山的威名,再加上咱们给了他这么大的下马威,他想不屈服也难。至于杨伯伯,他远在塞北,中原的事情他又如何知道得那么详细。咱们收编了金乌教,又按他的意思给那金乌教主一个法王当来稳定人心,自然是奇功一件。何况这件事咱们这么做,我爹自然高兴,杨伯伯就算名义上是双月教主,可手下听他的又能有几个人不还是要看我爹的脸色么。
那老者附和道:那个自然,那个自然。对了,安将军,有个附近县里的官员想见您,已经等候了半天,不知道将军见还是不见。只听那年轻人道:自然要见,现在用人之际,我爹就是因为会见各地同僚,才落在了后面。既然他专程来看我,张道长就带他过来吧。
那老道人答应一声,请人去了。穆鸿在供桌下面听了半天,心中好奇,轻轻把供桌的帘子拨开一条小缝。见殿内灯光之下,有一个身着华美胡服的青年人,长得孔武英俊,碧目卷发,正是那日在真源太清宫见过的安庆绪。他身边还站着一个青年胡人,身材瘦小,其貌不扬,这么半天一直没说话,不知道是谁。
过了一会儿,那老道人把一个身着便服的中年人带到殿内,便关上门退了出去。安庆绪本来没怎么在意,可他仔细一看,惊道:来的莫不是张岷张大人!那人紧走两步,道:安将军,史将军,正是在下。安庆绪奇道:张大人在京城身居要职,我爹曾对我说,论才干,张大人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怎么忽然来到这嵩山脚下为官了
张岷叹了口气,唉!安将军,一言难尽。现在的朝廷腐败昏庸,杨国忠一个人把持朝政,只手遮天。我只是因为对他打点不周,少送了寿礼,便被他抓了一朝之错,贬到登封,如今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咱们私下里说,若是当年你爹安郡王做了宰相,朝廷又何至于此。
安庆绪忙道:张大人言重了,我们父子都是胡人,朝廷不信任。我爹和我说过,他不识几个字,即便有满腹忠心,也担不起宰相的重任。张岷摆手道:安郡王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