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墨逸站在物理系报告厅后排,看着叶安夏用流利的法语阐述她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当她在PPT最后一页展示出他们高中教室的合影时,苏墨逸突然发现照片角落的自己正攥着砚台——那是他们共同修补的金缮作品,如今裂痕处泛着细碎的金光。
苏墨逸,来意大利吧。罗马的特莱维喷泉边,叶安夏把硬币投向水面,声音带着异国的浪漫,我在博洛尼亚大学找到了研究项目。苏墨逸望着暮色中她飘动的风衣,想起她上次发来的邮件附件——那是一份联合培养计划申请表,备注栏赫然写着SY。
回国的航班上,苏墨逸打开叶安夏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她亲手绘制的罗马地图,标注着我们第一次看日出的地方。当他把地图铺在研究生宿舍的书桌上时,金缮砚台突然滚落,砸碎了玻璃台灯。捡起碎片时,他发现砚台内壁藏着张微型便签,上面画着他们高中时的座位表,和一串被反复涂抹的日期:5.20。
研究生毕业那年春天,苏墨逸在浙大玉泉校区的樱花树下收到叶安夏的婚宴请柬。照片上她挽着西装笔挺的意大利教授,笑容里带着他从未见过的笃定。他在回信的信封里夹进一片樱花标本,和那枚被金缮修复的木制书签——背面新刻着Soli
Deo
gloria(荣耀归于神),这是她论文首页的题词。
物理系报告厅的穹顶在晨光中泛着冷白,苏墨逸的后背贴着冰凉的金属门框。他望着投影仪在叶安夏身后投下的菱形光斑,想起高中物理课上她也是这样站在讲台前,用粉笔画出完美的抛物线。此刻她将碎发别到耳后的动作与十七岁时如出一辙,只是这次她用法语念出的intercultural
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带着塞纳河左岸的优雅尾音。
这是金缮工艺在文化修复中的隐喻。叶安夏切换PPT的手势突然停滞,大屏幕上浮现出布满冰裂纹的青瓷碗。
苏墨逸感觉右手指节传来幻痛,那年春天他们蹲在社团教室的水磨石地面上,用生漆调和金粉填补这只从校史馆借来的古董。叶安夏的虎口沾着金箔,突然转头问他:你说修复后的器物会不会比原本更美
报告厅响起掌声时,苏墨逸才发现自己攥紧了口袋里的木制书签。最后那张合影里,穿校服的自己正低头调试相机参数,完全没注意到镜头。唯有角落那只金缮砚台在数码像素中异常清晰,那是他们用三个月修复的毕业纪念品——叶安夏执意要在裂纹中混入荧光粉,说这样就像把星空封存在裂缝里。
苏学长穿实验服的学妹抱着签到册凑过来,叶教授说会后想和您聊聊...话未说完就被前台爆发的欢呼声打断。苏墨逸看见叶安夏被法国访问团簇拥着走下讲台,她耳垂上晃动的珍珠耳钉在某个角度折射出金色——他认出那是用金缮边角料打磨的毕业礼物。
罗马的暮色像打翻的葡萄酒浸染着特莱维喷泉,叶安夏抛出的硬币在空中划出银弧。听说背对喷泉许愿更灵验。她的风衣下摆扫过苏墨逸的手背,带起一股松节油混合鸢尾花的香气。水雾中他看见三枚不同年份的硬币静静躺在许愿池底,突然想起那封邮件里用楷体加粗的联合培养计划截止日期:5.20。
博洛尼亚的穹顶画着整个宇宙。叶安夏的指尖在水面画出螺旋,记得我们高中天文社那架总对不准焦的望远镜吗苏墨逸摸到长椅缝隙里卡着的樱花标本——那是去年从浙大医学院标本室借来的。此刻他大衣内袋里躺着两份机票,一张是明天返程的CA939,另一张是五月飞往马尔彭萨的LH723。
喷泉西侧传来手风琴版的《重归苏莲托》,叶安夏突然转身,发丝间的金粉随动作簌簌落下。当年我们把荧光粉调得太浓了。她笑着指向苏墨逸的衬衫领口,那里不知何时沾了几粒微光。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