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厨艺风云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老味道面馆的后厨已经亮起了灯。宁小鱼利落地将长发挽成一个圆髻,系上那条洗得发白却干净整洁的藏青色围裙,围裙右下角绣着一条小小的鲤鱼——那是她名字的象征,也是祖父留给她的唯一纪念。
面团醒得正好。宁小鱼用手指轻按那团已经发酵了一夜的面团,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微妙弹性,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面粉的清香、老面发酵的微酸、还有木质案板散发出的淡淡油脂味,这些熟悉的气息让她感到无比安心。
案板上的老菜刀在晨光中闪着沉稳的光。这把刀跟了祖父三十年,又跟了父亲二十年,现在传到了她手里。宁小鱼握住刀柄,那种熟悉的温热感立刻从掌心传来,仿佛能感受到祖父和父亲留在上面的温度与力量。
咚咚咚,菜刀与案板碰撞的声音如同晨钟,唤醒了沉睡的小巷。宁小鱼的手法快而准,面团在她手下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每一根的厚度都分毫不差。这是十年的功夫——从她八岁第一次踮着脚站在小板凳上帮祖父揉面开始,到如今十八岁能独当一面。
前厅传来父亲宁建国摆放桌椅的声音,宁小鱼加快了动作。六点整,面馆的木板门被准时推开,挂在门楣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老规矩,牛肉面加辣!第一位顾客是巷口的张大爷,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来吃头汤面。
好嘞,马上来!宁小鱼将面条下入沸腾的大锅中,同时另一口灶上的牛骨汤正翻滚着浓郁的白雾。她手腕一抖,面条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落入漏勺中。三勺高汤,两片卤牛肉,一撮香菜,最后淋上她特制的辣椒油——红艳透亮的油泼在面上,发出滋滋的声响,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面馆。
张爷爷,今天辣椒给您少放了点,您最近血压有点高,得注意。宁小鱼将面端上桌时轻声提醒道。
你这丫头,比你爸还啰嗦。张大爷嘴上抱怨,眼里却满是笑意,不过手艺确实比你爸强,你爷爷在天之灵肯定欣慰。
宁小鱼笑着转身,迎接陆续进门的食客。早晨的老味道总是这样热闹而有序,老街坊们在这里开始他们的一天,而宁小鱼熟悉每个人的口味——李阿姨喜欢面条煮得软一些,王叔叔总要多加一勺汤,小学生明明不能吃香菜...
上午九点,早高峰过去,宁小鱼正擦着额头的汗水准备休息片刻,门铃再次响起。一个陌生的身影走了进来——六十岁上下,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深灰色西装,手里拄着一根乌木手杖。这位客人与面馆朴素的装潢格格不入,却自然地选了角落的位置坐下。
请问想吃点什么宁小鱼递上简易的菜单。
老人没有接菜单,只是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圈面馆,最后定格在宁小鱼脸上:听说这里的清汤面最见功夫,来一碗。
宁小鱼点头回到厨房。清汤面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厨师的功底——没有复杂的配料遮掩,汤的味道、面的劲道一览无余。她特意选了今天最早熬制的那锅汤头,那是用鸡骨、猪骨和几种秘制香料慢炖六小时而成的精华。
面端上桌,老人没有立即动筷,而是先俯身嗅了嗅,然后才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口中。宁小鱼站在不远处,不自觉地捏紧了围裙边角——这位客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气场,让她莫名紧张。
汤头火候过了三分钟,面条揉制时水温高了半度,葱花切得不够细,影响了整体口感。老人放下筷子,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这样的水平,也敢号称老味道
面馆里瞬间安静下来。宁小鱼感到一阵热血涌上脸颊,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老人桌前:老先生,汤头是今早四点开始熬的,火候绝对精准;和面的水温我用温度计量过,28度整;葱花粗